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接連下調歐元區九國和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的信用評級,招致歐洲的廣泛批評。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圍繞評級機構的爭議一直不斷。一種常見的觀點是:評級機構落井下石,對危機惡化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這一觀點顯然高估了評級機構的作用。的確,評級機構可能影響市場交易,但除此之外,風險厭惡情緒、資金供給狀況、投資者策略調整等都可能産生更大影響。
評級機構作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具有其無法替代的作用。對投資者來説,他們不僅需要來自布魯塞爾“一以貫之”的樂觀表態,也需要來自評級機構的第三方看法。
債務危機爆發前的歐元大船,行駛在全球化黃金十年的太平海域裏,缺乏經驗豐富的船長和水手……對今天的歐盟決策者來説,如何把他們只能行駛在風平浪靜水域的歐元“航模”重新打造成一艘“全天候戰艦”,是當務之急。而在這一過程中,來自評級機構攪起的“風浪”絕對是這艘戰艦所必需的歷練。
從次貸危機到歐債危機,乃至將來再次面對經濟週期考驗之際,決策力量和市場力量之間都應保持一種微妙的張力和平衡。一邊倒責怪市場評級機構不解決問題,利用市場力量以達到決策效果才是明智之舉。(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