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市民坦言工資增速跑贏CPI還是不敢花錢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廣東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長期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專家建議增加工資漲幅、降低個人支付的公共服務成本

  羊城晚報記者 李青

  實習生 黃楠

  廣東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僅長期低於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甚至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廣東省委黨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説,2010年,廣東省城鎮在崗職工年均工資在全國位列第五,幾乎只佔排名第一的上海的一半,西藏甚至也比廣東多出一萬元。羊城晚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儘管2008年廣東提出了“工資倍增”計劃,但三年來,廣東職工工資增速與其他省份的差距仍在擴大。

  資産缺乏保值增值渠道

  提及居民工資增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呂平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目標。”

  三年前,呂平在2008年的廣東省人大上提案《關於加快居民收入增長的建議》,直陳廣東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稱已多年。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答覆該提案時表示,力爭從2008年開始,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工資比2000年翻兩番。

  三年過去了,時入2012年,回首三年的居民工資增長,呂平認為,“加上通脹因素,工資增長的絕對量沒有達到。”呂平指出,以金融行業為例,同樣是證券公司的行業研究員,廣州、深圳的薪金水平要低於北京、上海。總體來看,私企、民企加薪更艱難,“他們加薪是純市場化行為,企業效益不好,員工何來加薪?”

  呂平認為,工資增長未達預期,經濟大環境也逃不脫干系。“除了工資,居民的收入還包括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

  去年一年中國股市收益全球倒數第一,最好的基金公司業績也虧損了7%至8%,擠扁了普通老百姓的錢袋子。“很多人炒股虧了本,錢存在銀行又是負利率,拋開工資收入,老百姓資産缺乏保值增值渠道。”

  近年工資增長未盡人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闊”是廣東人給外地人的最深印象。但不少接受記者採訪的廣州市民直言,近年來工資增長未盡人意。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在這股南下掘金的熱潮中,郝海坤從河南來到廣東開起了出租車。不過,2008年到現在,郝師傅仍感到荷包增長動力不足。

  郝師傅説,2008年廣州還未禁摩,一個月的生意只有3000元至4000元,現在一個月的生意有5000元至6000元。“不過,真正拿到手的只有兩千元左右,與2008年差不多。”郝師傅説,2008年向公司承包一台車,承包費分別是一個白班220元、一個晚班150元;現在則分別漲至250元和210元。“2008年100元可以搞定一天油費,現在要150元至160元。”

  劉女士是廣東某星級酒店高管。“2008年去飲茶,小點6元,中點8元;現在小點起碼8元至9元,五星級酒店甚至12元。”劉女士説,相比之下工資漲幅卻不大。2008年到現在,手下服務員的最低工資從900元漲到了1300元,但自己的工資漲了還不到兩成。

  “2008年,4000元家用基本可以搞定所有費用,但現在需要七八千元才能維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全職家庭主婦范女士告訴記者。范女士説,2008年生意難做,丈夫就結束了生意,這幾年主要靠“吃老本” 。“2008年菜心才兩三元一斤,現在普通的都要五六元,一天下來光蔬菜就得花一二十元。”范女士説。

  藏富於民仍可期待

  2010年,廣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98元,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約58倍。如此巨大的增長,普通老百姓卻感受不大。

  “廣東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不僅長期低於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發達省市,甚至低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廣東省委黨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告訴記者。

  “1978年至2010年,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只有13.5%,但同期廣東GDP年均增長19.5%,人均GDP年均增長16.2%。”蔡兵指出,“此外,廣東事業和機關單位平均工資也只位列全國第七,遠低於上海、北京、浙江、天津、西藏和江蘇。”

  記者通過查詢國家統計局網站,印證了蔡兵的説法。2010年,廣東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均工資為40358元,從2009年的全國第六降到全國第七,比第一位的上海(71874元)少了七成,比西藏(54397元)少了一萬多元。數據同時顯示,當年廣東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均工資較2009年的年增長率僅為11%,不僅落後於13.5%的全國增速,更在全國排名第27位,工資增長幅度遠遠被其他省份甩下。

  儘管廣東城鎮職工收入排名在全國並不靠前,但2010年,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從2005年的4432億元增加到11842億元,年均增長21.7%,總量連續20年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廣東經濟總量雖長期居全國第一,但城鎮居民收入偏低,‘藏富於民’的程度低於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經濟發展成果有待與民共享。”蔡兵指出。

  近年廣東工資增長呈現出新特點

  藍領工資漲幅超過白領

  找我做月嫂的人排著隊

  “一個月不給我5000元,我都不去!”

  2011年前三季度,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335.84元;2008年,這個數字只有19732.86元,2010年達到23897.8元。專家分析指出,三年來居民收入一直看漲,藍領漲薪總體快過白領。

  “人工”漲得最快。“三年前請個鐘點工做一餐飯只要700元,現在普遍要1200元。”廣州天河區玲聲家政公司胡小姐告訴記者。家住廣州天河區東方三路的李小姐深有同感,“2010年請個阿姨煮兩餐飯只要1300元,現在煮一餐飯就漲到了1200元。”廣西人梁姐在廣州做月嫂多年,“三年前,月嫂一個月2800元,現在沒有5000元我不會去的。”梁姐説,想請她的人“排著隊”。

  不僅家政業漲薪兇猛,“勞動力”工種也漲薪驚人。董師傅在廣東做泥水工已有十年。“2008年,小工50元/天,大工80元/天,現在小工100元/天,大工150元/天”,董師傅説,對現在的收入挺滿意,一個月能有好幾千元。

  記者調查發現,廣東最低工資的漲幅大大高於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漲幅。2011年,全國24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2%。其中,廣東最低工資平均提高18.6%。與此同時,2011年前三季度,廣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5.84元,同比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

  “藍領漲幅超過白領,實際上體現了勞動力供需缺口,也意味著社會貧富差距的拉近。”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廣東省勞動學會副會長韓兆州指出。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印州也表示:“這不僅是過去幾年廣東工資增長呈現出的特點,也是大勢所趨。”

  工資增速跑贏CPI也尷尬

  “這兩年工資總體在漲,但還是不敢花錢。”

  2008年廣東兩會上,政協委員李陽春的提案《工資增速跑贏CPI》被評為當年的“最牛提案”。三年過去,如今廣東居民工資增長年均雙位數增長,普遍跑贏CPI,但不少市民坦言:跑贏CPI又如何?

  “這兩年工資總體在漲,但還是不敢花錢。”壯壯媽媽告訴記者,“重點小學的學位少則四、五萬元,多則十萬元;二室二廳的房子不夠住,想換個三居室,至少得補個60萬元”,她覺得光這兩項大頭就叫人覺得掙得再多也不夠花。

  “保障房、擇校費、公共交通……這些個人支付的公共服務開支同樣是收入的一部分。為什麼工資在漲,老百姓還是不敢花錢?除了漲幅不夠,還因為個人支付的公共服務成本依然昂貴。”徐印州分析,“如果加大民生投入,比如取消擇校費、供應大量保障房、降低公共交通價格,將減少老百姓的開支,間接增加他們的收入。”

  韓兆州也認為,“工資增速跑贏CPI”之所以無法讓老百姓切實感到荷包鼓起來,關鍵在於工資來源於GDP,只有當工資的增速與GDP增速挂鉤,人們才能真正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熱詞:

  • 工資增長
  • CPI
  • 跑贏
  • 2008年
  • 工資漲幅
  • 2010年
  • 勞動力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擇校費
  • 城鎮居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