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開啟財富管理之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1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福布斯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財富大片

  財富管理,其實説的是兩件事,就像一部電影的上下集,上集講的是財富的積累,下集講的是財富的運作。西方世界,尤其是歐洲,故事的上半集已經基本演完。

  歐洲的私人銀行業雖然很發達,但基本上管的是爺爺輩的財富。中國則完全不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不管走的是紅道黑道,反正是有一部分人和家族先富裕了起來。根據貝恩的報告,2011年我國的個人可投資資産總體規模達到72萬億元,其中,大陸地區的千萬富豪人數接近100萬。所以,中國的財富管理,上半集還在繼續演繹中,下半集已經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在這個傳奇大片中,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財富管理的業態很特殊,其本質是對各類金融産品的配置、挑選,最終達到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和傳承。而金融産品具有種類多、虛擬化、結構複雜的特點,專業性要求極高,以公募基金為例,産品超過七大類1,000多種,讓普通投資者幾乎無從下手,這就為金融服務業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按國內的體系,正在試圖扮演財富管理角色的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以及近年來日益發展壯大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誰會脫穎而出,成為一號主角?

  逐鹿中原

  銀行是當之無愧的大佬,你可以沒有股票、基金賬戶,但不可能沒有銀行賬戶。

  幾十年來,銀行憑藉其基礎貨幣保管人的身份,通過遍佈全國10萬個以上的毛細網點,控制了中國人的大部分財富和核心信息。近幾年,各銀行也順應潮流,紛紛設立了財富中心、私人銀行等部門,其財富管理的先發優勢不言而喻。不過,銀行的主要問題在於“船大難掉頭”,從傳統的息差盈利模式到財富管理的轉型中,原有的內部組織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都需要重大的變革。例如,如何處理私人銀行部門和各零售分行支行的關係,如何改變一線客戶經理的薪酬制度,都面臨著內部既得利益的嚴峻挑戰。因此,銀行在財富管理的角色爭奪中,更多的是一個防禦者,銀行的轉型需要時間,這就為其他進入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時間窗口。

  券商目前擁有1萬多家網點,同時具備一支相對專業的團隊以及發達的網上交易體系。在日本,券商是財富管理的主體。

  不過,從國內基金銷售的市場份額來看,券商的比重卻一直徘徊在5%-10%之間,十年來難有大的突破。或許來自股票經紀的錢讓券商賺得太容易,雖然單筆佣金並不高,但股票換手率卻高得驚人。讓客人的資産配置在持有期限較長的基金、信託甚至PE 産品上,似乎很不划算。不過,券商的市場化程度較高,一些嗅覺靈敏的已經紛紛成立財富管理中心,其未來的整體實力不可小覷。保險和信託公司成為主角的可能性不大,前者雖然擁有百萬以上的經紀人團隊,但專業性太差,難以擔當財富管理的重任。而且,保險産品的銷售佣金一般高達3%-5%,遠高於其他理財産品,經紀人吃慣了大餐,恐怕再難以適應家常便飯。而信託公司雖然有創造産品的便利,但其長期高度依賴銀行渠道進行銷售,因此逐步建立自己的銷售力量,或許是信託公司未來的首要任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方理財公司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各地的理財公司紛紛成立,少説也有幾百家,不過絕大部分規模小、並且呈明顯的區域化特點。金融和傳媒兩大行業涉及國家經濟和政治的核心安全,歷來是準入資格最為嚴格的,民間資本一直難以進入。但隨著改革的深化,在金融行業的邊緣地帶,已經出現了一些縫隙和機會。

  今年6 月,證監會發佈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法規明確,允許符合專業資格的個人創辦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以前只有法人機構可以當股東),且註冊資本金最低為2,000萬。與其他主流的金融板塊相比,這已是個很低的門檻。在此之前,民間資本要進入銀行、保險、證券和信託等領域,沒有數十億以上的資本是絕無可能的。此外,法規還明確,允許有資格的機構進行其他金融理財産品的銷售。這個法規的出臺,僅從微觀層面的理解,是打破了銀行和券商對基金銷售的壟斷;更重要的從宏觀層面來看,這是中國金融服務業向民間資本開放的一大步。由基金銷售入手,中國的第三方理財公司中一定會誕生出像富達、嘉信一樣偉大的財富管理巨頭。其所帶來的鯰魚效應,會加速推動行業的整體變革,而中國的投資者,則將是這次財富管理體系重構中最大的受益者。

熱詞:

  • 財富管理
  • 理財産品
  • 財富中心
  • 金融板塊
  • 券商
  • 公募基金
  • 信託公司
  • 理財公司
  • 時間窗口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