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商務部:穩定退稅政策 制定家電下鄉替代新政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0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商務部網站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月5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又要看到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堅定工作信心,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把各項商務工作做得更好。

  陳德銘在《統籌兼顧 穩中求進 促進商務工作繼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工作報告中分析了2012年商務發展的國內外環境。他説,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將緩慢復蘇,但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形勢嚴峻複雜。從國內看,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是好的,進一步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總體上看,今年的國內外環境嚴峻複雜,商務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陳德銘提出,2012年商務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著力推動內貿擴消費、穩市場、提效率,著力推動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著力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協調發展,著力推動國際經貿合作深化和外部環境改善,保持商務事業平穩較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2012年商務系統要重點抓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完善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總結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替代接續政策。研究節能環保産品消費扶持政策,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消費模式。以廢棄電子和老舊汽車等回收利用為重點,提高廢舊商品回收和再利用水平。深入實施“三綠”工程,開展綠色供應鏈綜合試點,推廣碳排放綠色標簽認證,推進綠色飯店創建。

  堅持擴大消費與培育品牌相結合。繼續組織開展“名品進名店”、“特色商品大集”等活動,鼓勵各地設立品牌産品展示中心。深入開展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專項清理整頓,總結經驗,完善制度,促進零售商和供應商關係和諧發展,打破國産品牌進入零售渠道的障礙,支持品牌企業建立營銷網絡,開辦專賣店,參加品牌展會。

  推進城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建設質量,推進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建設,發展沿邊和民族地區交易市場,加快實現農村商業服務連鎖化、網絡化、信息化、規模化、品牌化。組織好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優化網點佈局,打造不同層級的商貿城市和城市商業功能街區。落實推動物流業發展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促進城市共同配送服務,健全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完善城鄉藥品物流配送和零售網絡。培育大型商貿企業,引導企業轉變營銷方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公共服務,促進中小微商貿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典當、拍賣、融資租賃等行業對緩解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作用。

  擴大居民服務消費。在大中城市打造生活服務業集聚區和15分鐘便民服務圈,鼓勵發展社區餐飲、沐浴、洗染、家電維修等生活服務業,深入開展早餐示範工程。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務體系,培育現代家政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醫療保健等服務業。鼓勵旅遊、健身、文化等消費,抓好節假日消費。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

  促進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發展。推動出臺《網絡零售管理條例》,研究制訂《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制定發佈網絡小額交易爭端解決、網上商業數據保護等政策。以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示範基地、示範企業等試點工程為依託,引導電子商務普及運用,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建設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探索建立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數據庫與信息發佈平臺。

  (二)切實保障市場平穩運行

  加強監測,合理引導。健全市場運行分析和預測預警機制,強化對生豬、食糖、食用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産資料以及重點行業的市場監測和信息發佈,正確引導生産消費和社會預期。依託農産品産銷對接平臺,建立和完善採購商數據庫,拓寬鮮活農産品供求信息渠道。

  強化調控,保障供給。完善中央、地方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科學規劃庫點佈局,增加肉糖等重要商品儲備,及時做好重要農産品收儲投放。充分發揮骨幹企業作用,加強重要商品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産銷銜接和跨區調運。合理安排緊缺商品進口。完善突發事件生活必需品應急預案,加強應急商品投放網絡和調運機制建設,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通過市場對接和社會救助等辦法及時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

  搞活流通,提高效率。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加強農産品加工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現代化的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構建農産品流通骨幹市場網絡,加快生鮮超市、直供直銷社區菜店等網點建設。積極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産銷銜接,擴大對接規模。總結週末車載菜市場經驗,適度發展週末蔬菜直銷市場、流動售菜車和早晚市。打造“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産銷鏈條,促進農産品産銷一體化,探索建立解決農産品“賣難”和“買貴”的長效機制。

  加強監管,規範秩序。推進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開展酒類流通電子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規範屠宰行業管理,支持屠宰企業升級改造,深入打擊私屠濫宰。加強單用途預付卡管理。促進直銷行業規範發展。推進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正確處理競爭政策與其他政策和國家安全的關係,依法開展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三)努力推動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

  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研究出臺新的促進措施,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出口退稅政策基本穩定,完善退稅機制,加快退稅進度。穩定加工貿易政策。推動簡化進出口外匯核銷管理。拓寬外貿企業融資渠道,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支持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完善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研發設計中心。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加工貿易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採取針對性措施,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深度開拓新興市場。鞏固傳統商品競爭優勢,擴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國際化。促進東部地區進出口平穩發展和結構優化,支持中西部地區根據要素稟賦發展特色對外貿易。

  加強和改進進口工作。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拓寬進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消費品進口。舉辦進口商品展,組織境外貿易促進活動。落實對最不發達國家進口商品免關稅承諾,繼續敦促美歐放寬對我高技術産品出口管制。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創新技術、會展、貨代和中醫藥等服務貿易政策。推動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打造全球會展業高地,引導支持各類展會做大做強。辦好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發揮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的功能,推進軟體出口創新基地建設。發展在岸服務外包,推動大型企業、事業單位將內部服務外包給市場化、專業化的服務機構。開展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綜合評價。

  (四)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提升産業層次,優化區域佈局。實施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研究制訂戰略性新興産業引資政策,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積極穩妥擴大教育、醫療等領域內非基礎性、非公益性服務的對外開放,推動制定外資保理、教育培訓、經營性養老機構等領域準入及管理規定。修訂並實施《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産業目錄》,提高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能力,支持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外資企業向中西部轉移。

  搞好園區建設,推動沿邊開放。強化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引導,深化東部與中西部開發區合作交流。深入開展節能環保國際合作,提升國家級開發區生態環保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國家級開發區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編制實施沿邊開放開發規劃,研究出臺支持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措施。

  創新管理體制,提高服務水平。簡化外資行政審批,推進網上審批和格式化審批。修訂外資統計制度,完善外資評價體系。建立外資並購安全審查監測系統,依法開展安全審查,規範外資並購行為。完善政策法規,啟動研究外資“三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修訂。營造公開透明、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

熱詞:

  • 風險防控
  • 科學發展觀
  • 農家店
  • 商務部部長
  • 走出去
  • 退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