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五常大米收購價不足2元 米企訂單單方束縛稻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俗話説,賣油的姑娘水梳頭。“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更是小學生都耳熟能詳的古詩。昨天到今天,五常稻農的辛酸特別讓人牽掛。有媒體報道,最高售價可達每斤199元的五常大米,實際上,當地稻農賣給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卻不足2元。高價五常大米,留給我們太多疑問。連線記者了解詳細情況。

  主持人:根據你的了解,這樣高額的利潤到底被誰拿走了呢?

  記者:説的明白一點,就是進了企業的腰包。我給大家算一個賬,目前企業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大約在2毛錢左右,許多加工企業低價把水稻收去,經過加工就賣到每市斤10元甚至幾十元、上百元。

  如果按照水稻出米率60%計算,一斤水稻能出6兩大米,企業加工的大米每市斤賣50元的話,折算成水稻的價格應該就是每市斤30元,但是企業收購價不足2塊錢一斤,去掉企業的加工費、包裝費最低也能獲得10倍以上的利潤。

  剛才大家也注意到,我這個算法並不是説按照一百元以上高檔的米算的,僅僅是中檔的大米就有這樣高的利潤,利潤大頭都進了企業的腰包,也就形成了種水稻遠不如加工水稻這種不正常的現象。

  主持人:既然農民“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種出的優質水稻,沒有賣到應有的價格,農民為什麼甘心出售?

  記者:農民在大米産業鏈中處於一個弱勢地位,沒有哪個農民甘願看著這樣高額的利潤從自己手裏白白的流走。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農民確實在産業鏈當中缺少應有的話語權。

  現在一些國內知名的米業巨頭都有自己的加工甚至是種植的基地,就連外資企業也早早的來到五常市安營紮寨,超過200多家加工企業在五常爭奪稻源,稻農按理説應該坐在家裏就等著賣個好價,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水稻價格長期低位徘徊。

  農民為什麼沒有話語權?一些稻農反映,一些企業簽了訂單之後不履約不按訂單價收水稻,訂單反而成了企業單方面約束稻農的工具。

  舉個例子,安家鄉雙喜村的稻農老李就説,他去年和一家公司簽了訂單,這個公司承諾如果把水稻賣到公司給他們稻種的話,公司把這個水稻再回收,價格要比市場每市斤高出7分錢,這樣對農民來説也是有利可圖的。但是到秋收之後啊,這個公司不收糧了,稻農用車把糧送到這個公司他也不讓卸,農民是幹瞪眼幹受氣。

  多家公司聯起手對付農民,農民水稻根本就賣不上高價,應該説上述兩個問題讓稻農飽受損失,也真的應該引起黑龍江省各級政府還有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我總體的感覺就是我們應該給予這些辛辛苦苦種水的農民應有的利益和尊重。

熱詞:

  • 農民
  • 大米
  • 收購價
  • 出米率
  • 加工企業
  • 新聞晚高峰
  • 單方
  • 優質水稻
  • 種植
  • 養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