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梅新育(商務部研究員)
繼中國對進口美國大排量車實施“雙反”半年之後,奧巴馬把這場美式選舉年的固定戲碼推廣到了幾乎影響整個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政策。奧巴馬在美國汽車工業重鎮俄亥俄州的競選活動中,將就我國對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産品的補貼政策,向WTO提起訴訟。而縱觀中國汽車工業政策全局,我們不難發現,山姆大叔此舉實在是一場找錯了對象的競選遊戲。
毋庸置疑,中國汽車工業生産、國內銷售和出口都取得了驚人的增長業績。2001年,中國出口的汽車整車和底盤總數不過22776輛,出口額2.0811億美元,出口汽車零部件13.5133億美元;到2011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已達82萬輛,出口額99.3816億美元,出口汽車零部件229.75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2%。今年頭7個月,我國汽車整車出口54萬輛,同比增長19.4%,出口額71.0275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出口汽車零部件144.293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
與此同時,美國的汽車産業並不景氣。但奧巴馬選擇提供俄亥俄州12.4%就業的汽車工業説事,拿中國汽車工業開刀,未必奏效。美方對中方的指責,未必能夠站穩腳跟。
首先,美方這次對中國各地的汽車産品出口基地建設抨擊甚多。然而,建設專業化産品的生産和出口基地本身沒錯,不過是順應客觀經濟規律行事而已。任何産業一旦在特定地域達到足夠規模的産業集群,人才、設備、知識、信息等更加便利的交流與組合,將鑄就強大的競爭力,進而使得這個産業集群滾雪球般加速發展,中外皆然。即使是規模效益不那麼突出的小商品也都存在這樣的範圍經濟效益。在中國,許多城鎮已經成長為襪子、紐扣、泳衣等商品的專業化生産基地,在意大利,形成某一類傢具、服裝産業集群的城鎮也不少見。就連美國的矽谷,也是一個産業集群。既然如此,中國各級政府在特定地區採取措施吸引特定産業企業聚集,形成生産和出口基地,何罪之有?
其次,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在發展汽車産業和其他特定産業時,使用了一些可以劃入“補貼”範疇的政策工具,但並不是所有補貼都違反世貿組織有關協定。在經歷入世後大面積的清理經濟法規之後,我國大多數汽車産品生産和出口基地實施的補貼項目多數都屬於對研發等的援助,屬於不可訴補貼,或者屬於將當地政府研發投入集中于汽車等特定産業領域,更與反補貼無關。同時,我國國內各産業享受的各類補貼多數屬於臨時性措施,其有效期為一個到兩個五年計劃不等,能實施3個五年計劃時間的並不多見。而在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的歷史上,成員方保留的非歧視原則的例外與豁免動輒十餘年,保留數十年者也並不鮮見。因此,中國的這類補貼並沒有違背世貿組織規則與慣例。
即使站在對美國自身利益更負責任、更有長期觀念的立場上,對中國如此濫用反補貼訴訟工具也是危險的。因為美國、奧巴馬政府自己為發展特定産業而使用的各類補貼措施也為數不少。次貸危機升級後,在力推“再工業化”、在向海外投資者推銷“選擇美國”計劃的進程中,從聯邦到州、地方三級政府,美國使用各類財稅優惠措施的範圍和力度都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