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

梅新育: 中國對日經濟制裁領域的選擇

發佈時間: 2012年09月19日 16: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專欄介紹

梅新育

梅新育

專欄作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先後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等媒體擔任專欄作家,為中國金融出版社承擔編審工作,兼任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教授。

央視網特約

中日兩國釣魚島主權之爭大幅度升級已經將經貿戰推上了決策者和民眾們選擇的前臺。

鋻於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是日本名列前茅的重要貿易夥伴,是日本眾多支柱産業走出困境所能期望的最佳合作夥伴。日本在中國對外經貿中所佔份額相對較低且有日趨下降之勢,中國在日本對外經貿中所佔份額則相對較高且呈上升之勢,日本又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且正苦於振興乏力的國家,我國有能力讓日本在經貿戰中付出較大代價。

一般而言,作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出口大國、進口大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大國和迅猛崛起的對外投資大國,我們在選擇對外經濟制裁時可以從貨物貿易進出口、服務貿易進出口、外資市場準入、對外融資與對外直接投資等多個方面選擇。根據中日兩國各自的比較優勢,在選擇對日經濟制裁的領域時,我們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貨物貿易進口。進口能力就是權力;一般而言,一國作為最終消費者進口的數量越大,該國由此掌握的對出口國的潛在影響力也就越大,因為出口國企業和政府為了保住這個重要市場,往往會不得不接受進口國的遊戲規則,有時甚至會不得不接受與本國法律抵觸的進口國司法制裁。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兩年美國市場上的“豐田質量風波”中已經見識得非常充分。正因為如此,鋻於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進口大國,近10年來進口年均增幅高達全球進口年均增幅的兩倍多,持續的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和全世界最高的外匯儲備又賦予中國可持續的巨大進口能力,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國家寄希望於對華出口,我國通過進口渠道影響其它國家的能力正在日益增強。鋻於中國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大出口市場,2011年中國自日本進口高達1946億美元,即使按日方統計數據,當年對華出口也已佔其出口總額的19.7%;因此,抵制日貨進口、特別是有選擇地抵制親極右勢力的日本企業産品,能夠對日本造成較大殺傷。

但這種抵制主要應當集中于日本消費品,特別是有選擇地抵制其控股股東、高管反華親極右勢力的日本企業産品,不宜盲目抵制日本中間投入品和生産設備,除非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有合適的替代貨源,以免誤傷我們自身。同時,有些可以訴諸民間自發的抵制,而無需訴諸政府明令制裁。

貨物貿易出口。在這個方向上我們可做的不多,因為我們對日出口絕大多數産品可替代性較高,限制對日出口等於是向競爭對手拱手讓出市場,給正經歷出口困境的企業火上澆油。在2011年對日出口總額1483億美元中,最大的四個項目依次是: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540億美元;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263億美元;賤金屬及其製品,102億美元;雜項製品,79億美元。稀土這樣中國控制國際市場較大份額的戰略資源是最合適的限制對日出口産品,在其它産品方面的限制不太合適。

服務貿易。最合適的突破口是減少赴日旅遊。我國出境旅遊增長極為迅猛,備受各國重視。2006—2011年間,我國居民出境人數從3452.4萬人次上升至7025萬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數從2879.9萬人次上升至6412萬人次;在《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旅遊服務支出已從上年的548.80億美元猛增至725.85億美元。減少赴日旅遊,對日本旅遊及相關産業打擊較大。

外商直接投資。抵制期間,中國企業在選擇合資夥伴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非日本合作夥伴。但除非中日矛盾極度激化,否則政府不宜直接明令對日資實施額外的市場準入限制。

(本文作者係經濟臺專欄作家,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論述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