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養老金入市似成定局 社保年均收益率低於通貨率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08: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王玨磊 發自上海

  養老金入市的鼓點越來越急。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我國目前大約有2萬億餘額地方養老保險金和2.1萬億住房公積金餘額,如果將這些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無論是對個人、政府還是資本市場均大有好處。

  而在12月20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20日舉行的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回應説,非常支持醞釀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機構,以一定的比例投資股票。金融高官的頻頻放風,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中國版401K計劃”的出爐步伐正在加快。

  與戴相龍掌管的全國社保基金保持9.17%的年均投資收益率相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益率則低得多。到2010年底,分散在各省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約1.5萬億元,由於90%存入銀行,10年來年均投資收益率不到2%,低於年均通貨膨脹率。

  “全世界養老保險金幾乎都投資股票。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也要進行投資運營,以一定比例投資股票,使其保值增值。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不超過40%,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能再低一些。”戴相龍説。

  並非“中國版401K”

  金融高官的密集放風顯然是有的放矢,養老金入市似已成定局。事實上,“十二五”規劃就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中國社科院剛剛發佈的《2011年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也指出,國家可能成立投資管理公司來管理運營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報告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中央財政集中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進行統一研究,統一決策。

  據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地方養老保險基金可學習全國社保基金的做法,市場化選聘專業的投資機構。此外,加上住房公積金的結余,以及財政盈餘,都可以成立一個特殊的基金來運作。證監會已就推動養老金、公積金等投資股市和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並已計劃研究出臺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

  在一些市場人士的解讀中,養老金有望入市意味著“中國版401K計劃”出爐步伐正在加快。不過,在一些社保專家眼裏,所謂“中國版401K計劃”是一種誤讀。

  “戴相龍和郭樹清説的是基本養老保險,這不是‘中國的401K計劃’。半年前就有媒體報道稱,要建立‘中國版的401K計劃’。當時我就説,中國已經有了,即2004年就開始實施的企業年金制度。”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401K計劃,是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第401條K項的規定。按該計劃,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賬戶,而企業一般也為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員工自主選擇證券組合進行投資,收益計入個人賬戶。員工退休時,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分期領取和轉為存款等方式使用。

  據鄭秉文解釋,中國的企業年金前身是建立於1991年的企業補充養老制度,2004年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其投資運營模式作了較為徹底的改造,採取了DC型(繳費確定型)信託制的模式,其基本要義、制度框架、投資模式等均與美國的401K相差無幾。可以説,2004年是“中國版401K”的“元年”,它已存在7年之久。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也對時代週報表示:“401K和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是一回事。401K計劃類似于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但企業年金目前覆蓋面很小,我國大部分人沒有401K性質的養老保險。”

  保值增值,還是救股市?

  讓養老金保值增值,在政府官員眼裏,是推動其入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每年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平均上調10%,這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的年收益率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利差損失。養老金顯然急需尋找更好的投資方向。

  “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CPI這麼高,它的貶值越來越嚴重。因此,存銀行的體制肯定得改,至於進不進股市,進多少比例,那是小事,大事是進行投資體制改革。”鄭秉文表示。

  中金公司發佈報告指出,2012年股市資金需求量約1.25萬億元,這是相對較為確定的,而資金供給約1.03萬億元,全年資金供給總量弱于資金需求。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將成為2012年股票市場最大的制度性紅利。

  “問題在於,養老金和股市,究竟是誰救誰?恐怕還是救股市吧。”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對養老金入市的前途,我覺得不怎麼樂觀,因為風險比較大,股市本身不景氣。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的股市是封閉的市場,有人掙錢,就必然有人賠錢。如果有一個從道理上來説只能賺不能賠的基金入市,很可能是以散戶賠錢為代價的,而散戶裏面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這就形成一個悖論,如果養老金賺了,就可能相當一部分老年散戶會賠錢。”

  張車偉也認為:“入市等於是拿老百姓的養命錢開玩笑。中國的股市並不正常,大量企業只想著圈錢,很少分紅給股民,把股市弄得陷下去了。不從機制上解決股市的問題,老想著圈更多的錢,是一種錯誤的方向。股市應該找自己的問題,不應該讓別的錢來救它。”

  上海資深投資顧問林端方也向時代週報表示:“此類基金入市,會使中國的股市更加複雜化,政策影響力越來越大,非市場因素越來越多,對股市並非好事。”

  事實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股市,是否就一定能穩賺不賠、保值增值,也還需要打個問號。“領先一步”進行市場運營的企業年金,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某種借鑒。

  運營七年的企業年金,投資業績整體表現良好,實現了保值增值。但據光大銀行養老金管理中心市場總監宋綱透露:“如果刨去2007年的業績,企業年金的收益並不樂觀,也沒有趕上CPI。”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后奇也用“苦苦掙扎”來形容企業年金運營者的處境。“由於投資環境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投資範圍相對單一等原因,目前企業年金投資很困難。”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股票操作頗為“精準”的全國社保基金,在2008年、2010年,投資股票也未能賺錢。

  應投向穩賺不賠的領域

  “養老基金確實應該投資運營,但股票市場不是一個好地方,在目前的狀況下,投資股市的比例越低越好。”唐鈞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應該把這筆錢投到一些穩賺不賠的地方,比如一些壟斷國有企業,而且要有一個最低的收益率。此外可以投到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張車偉也認為,“養老金投到國有壟斷企業,當然是更好的方向,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很好的投資渠道,可以用債券的形式投資。公用事業受益者是所有人,即使虧損也有國家擔保,這是比較穩妥的方向。”

  鄭秉文則表示,實業和資本市場,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兩個方向,兩者都不能偏廢。“在資本市場,權益類和固定類投資都應該有,股票也不會有很大的比例,不會超過社保基金的40%。”

  目前股市的低迷狀態,在鄭秉文看來,並不影響養老金的入市。“股市不好,正是進去的時機。”

  事實上,進不進股市,養老金結余尋求何種“出路”,可能是一個偽問題。唐鈞即認為,在目前全球資本市場都不景氣的情況下,並不是養老保險基金進行賬戶積累的好時機。“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投資。而且,並不是説賬戶裏有積累就能抵禦老齡化,通貨膨脹讓賬戶裏積累的資金不斷貶值。積累了多少,如何投資,其實並不那麼重要。”

  唐鈞認為,從宏觀來看,現收現付的機制與積累制其實是一樣的。“一個人拿到多少養老金,一定是他退休時候社會財富分配的結果,看當時能創造多少社會財富,怎麼進行分配,積累的過程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打個比方來説,你20歲時參加養老保險,到60歲時拿退休金,在這40年中,養老保險制度一直在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40年以後拿養老金的時候跟之前的承諾肯定不是一回事。”唐鈞稱。

  而在張車偉看來,我國的養老金制度本身還沒健全,還是一個“半拉子工程”,討論入市為時過早。“我國養老金統籌層次太低,各地狀況差別很大,在未實現全國統籌的情況下,即便養老金實現保值增值,某地的盈餘還是不能去補別處的缺口。盈餘歸地方,缺口由財政轉移支付,這樣的制度顯然不能持續。”

  張車偉建議,將制度先梳理清楚,是當務之急。“比如全國統一設立基礎養老金,由財政統一支付,無需個人和企業繳費,這部分資金也就沒必要投資運營。個人和企業繳費部分可建立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作為基礎養老金的補充。而這筆資金如何投資運營,可以制定一些規則去約束它。這樣就比較具有可操作性。”

熱詞:

  • 養老金入市
  • 社保基金
  • 基金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