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快遞業年末“用工荒”調查:月薪1萬元招快遞員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安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年關將至,快遞員老王幾乎每天都要收送200件以上的快遞,他已經不記得,上次坐下來“正經”吃中飯是什麼時候了。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蹲在地上,一手整理快遞件,一手將一個不成形狀的包子塞進嘴裏。

  老王是上海乃至全中國民營快遞公司成千上萬快遞員中的一個。這一段時間持續到春節,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在各地的民營快遞公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荒”,甚至導致“爆倉”風險大量快遞件堆積于中轉站來不及配送。

  對此,國家郵政局發佈公文,要求各快遞公司在業務旺季保質保量,不得擅自停收或停投快件。據媒體報道,為了招募快遞員,一些民營快遞公司開出“月薪一萬元”的條件。

  快遞,當代城市生活越來越依賴的一個職業,但我們對其真正了解多少?“快遞員收入能敵得過白領”背後又有什麼玄機?記者探訪了快遞業和快遞員真實的狀態。

  “月薪一萬”怎麼拿?

  快遞員:每天取派件得維持在300件以上

  當記者問到快遞員老王的收入,他認真計算了一下:一萬元是絕對沒有的,還沒過去的這最後一個月,保守點估計,到手能超過5000元。不過,這意味著,幾乎每天要取送200多件快遞。老王説,這種高強度的業務量“很傷人”,“工作時間太長,身體受不了。”老王雖然覺得有錢賺是好事,但也希望公司多招點人“平攤工作量”。

  老王還清楚地記著去年元旦前後的那段日子,“信件、貨物堆得滿倉庫都是,每次取件、派件回來,就會發現倉庫裏變得更加滿了。”老王回憶説,最忙的時候,他們從早上7點一直跑到晚上10點,然後還要將取回來的快遞分類掃描,回到宿舍倒頭就睡,這種狀態一直要持續一個多月。

  而正常時段的收入,按老王的説法,快遞員的工資構成是這樣的,底薪2300元至2500元,每取送一件快遞,會有一定比例的提成,少則三五角,多則幾元錢,各快遞公司有所不同。另外,還有每月70元左右的手機費可以報銷。據老王説,公司還會給快遞員交“三金”。2011年,老王算下來平均每個月“到手”的,大概3000多元。

  在老王看來,快遞業是一個“青春飯”,適合年輕人和“有頭腦的人”。小李,就是老王所認為的“有頭腦的人”。記者見過小李,二十多歲、強壯、聰明,邊騎車出門,邊與同事們開著玩笑。小李“承包”下了附近好幾家大公司的業務,與客戶的關係非常好,每個月都有超過6000元的收入。

  一個月能賺到一萬元嗎?記者問小李。“如果每天取派件都維持在300件以上,確實可以。”小李説,“但不可能每月都有這麼多穩定的業務,即使有,也非常累,短期可能撐得住,時間長了精力不夠。”

  快遞員月均收入一萬元,在圓通快遞公司高級總監宋建洪看來,倒是確有其事。“主要看區域,比如上海徐家匯、北京中關村等公司集中的區域,業務能力優秀的快遞員,就可以做到。”宋建洪説,但有多少快遞員有這樣的收入,得打個問號,“肯定不是大多數”。

  “月薪一萬”為招人?

  快遞公司:給年末的“用工荒”逼急了

  其實,快遞公司打著“月薪一萬”的廣告招人,主要是給年末的“用工荒”逼急了。“一到年底,一些能力較強的快遞員就成了各公司爭搶的對象,一些服務行業也用高薪招人,快遞員很容易流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快遞公司管理人員説,“不僅僅是普通快遞員,快遞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同樣缺乏。”

  每次快遞缺人的時候,就是老王這些老員工薪資上漲的時候,公司為了留住他們,“會給漲個1000元錢,或者發個紅包。”老王説,一般説來,明年的工資也就跟著漲上來了。但即使這樣,年底也是快遞員流失最嚴重的時候快遞員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到年底,他們都要回家過年。還有些人則“跳槽”去了別的行業,“忙的時候,實在太辛苦了。”老王説。

  老王做快遞已經5年。5年中,老王“跳槽”過很多次,在浴場、工地都幹過,也輾轉過好幾家快遞公司。記者所接觸的大部分快遞員,和老王一樣,並沒有將快遞視為“事業”,都是“做做停停”。為什麼?因為這份工作的辛苦和委屈,“早七八點到晚上八九點,一直在路上,沒得休息。”老王説,夏天忙得一身汗,冬天要被“凍”在助動車上。還可能由於各種原因,被客戶誤解或是指責。做了一段時間,就會想離開歇一陣。

  據老王介紹,這幾天他所在的快遞公司配送中心就多了幾個新來的快遞員,但並不是新手,都有過這個行業的工作經歷。“快遞看起來入行門檻低,身體健康,識幾個字就行,其實要做得好,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老王説,他曾經帶過一個徒弟,比較粗心,一個月掉了好幾個包裹,賺的錢光賠償客戶損失都不夠。“做快遞員,還要熟悉各個小區的環境,要和保安們搞好關係,人太木訥也不行。”

  “這幾年快遞業正在大規模擴張,‘缺人’是常態,尤其是年底。”宋建洪説。表面上看,“用工荒”原因主要是業務量增大加年底返鄉潮,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流動性過大。在快遞公司,尤其是眾多小公司,養老保險無法覆蓋全部員工、加班工資得不到保證、出行安全等方面隱患重重,人員流動大是必然的。

  “月薪一萬”怎持續?

  快遞行業:洗牌和優化升級技術迫在眉睫

  宋建洪擔心的是,年末的“用工荒”會持續下去,向全年蔓延。“要是快遞員‘月薪一萬’成行業常態,誰受得了?”

  “如今的快遞業,淡旺季之分逐漸不明顯了。”宋建洪説,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購物已經趨於普及,全年各時段的快遞業務量都處於高位,除非網絡商家進行大規模的促銷活動,一般波動不大。有數據佐證:2010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131億元,同比增長97.3%,而2011年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預計將超7500億元。

  而相對於電子商務的高增長,近幾年國內主要快遞企業的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年均增長率僅在20%左右,增長率相差將近5倍。“電子商務發展太過迅猛,快遞公司跟不上了。”業內人士如此分析,換句話説,是快遞公司快被市場壓垮了,一種表象就是:缺人。快遞員流動性大,經常需要臨時招聘,而“快遞員荒”,又必然會造成快遞服務的質量下降,這某種程度上竟成了快遞業的“行業特徵”。

  “國內快遞公司現在還是依靠人工來分揀快遞件,末端配送採用‘人海戰術’,屬於勞動密集型。隨著業務量增大和國內勞動力日趨緊張,‘人荒’將日趨嚴重。”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孫有望説,“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投入資金和技術,引入國外快遞企業先進的分揀技術,整合快遞網絡,爭取航空幹線的支持,實現智慧化高效化。”

  孫有望以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為例,“911”事件後,美國在全國範圍內一度實行禁空令,但該公司在12小時之內租用800輛卡車,繼續開展快遞業務,而國內電商進行一次“光棍節促銷”,就能使快遞企業陷入“爆倉”狀態,大量快遞延誤,投訴漫天。

  但問題是,大部分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並沒有實力進行一次性投資,建立大規模的分揀樞紐中心,或是爭取航空幹線的支持,優化升級快遞技術。“國內快遞行業至今處於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的狀態,”宋建洪告訴記者,國內共有快遞企業1萬多家,不少都是採取加盟承包、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一個倉庫、幾個人、幾部手機和助動車就開業了。主要業務集中于低端市場,網絡營銷的價格戰又將物流公司的利潤不斷壓低,進一步加劇了“量大利薄”的局面。

  不過,持續的“用工荒”和與之相關的快遞質量不穩定,也在倒逼快遞業洗牌和升級,一個先兆是一些電子商務網站開始自建物流平臺,如京東網自組有300余輛卡車的大型運輸車隊,計劃自控整條配送鏈。未來的快遞業將往何處去,怕不是漲工資那麼簡單。

  採訪後記

  一位快遞員的新年

  今年過年,老王並沒有打算回去。他的理由很簡單,和老婆回一趟河南老家,路費至少要將近1000元,過年幾天沒事可幹,很可能要在村裏賭上幾天,一年賺的錢,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如果他不回家,過年前後一個月,至少能賺6000元,加上省下的路費和老婆的加班工資,可以給老家寄回去1萬元。

  老王有個兒子,13歲,讀初一,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準備讓孩子來上海過年。從他和妻子5年前來上海打工開始,孩子每年放假都來上海,這樣一年間相聚不過3個月。老王的母親説,孩子在老家可調皮,從不好好上學,就知道逃學打架。老王很想教育教育孩子,卻不知道怎麼説服他,在一起的時候,就顧著寵。

  老王的兒子很喜歡上海,想初中一畢業就來上海打工。還很羨慕父親,覺得騎著車滿上海跑,見多識廣,打算以後也做個快遞員。但老王不同意,覺得做快遞員沒出息,但也不知道讓他學些什麼,他問了記者好幾次:你覺得做廚師好不好。

  老王的老婆在上海做鐘點工,最近的工資也漲了,每個小時至少有20元,但並不穩定,過一段時間就要換一戶人家,還要給仲介交仲介費。她希望過年的時候,能夠多幾戶僱主,給多一點工資。

  除去生活基本費用,他們每個月能存下3000元,偶爾寄回家一些給孩子作學費,給老人看病,剩下的都攢著。原本留著給孩子讀大學,如今他們覺得還不如蓋個房子給兒子當新房,那需要十多萬元。這個目標,目前看來並不太難。

  總的來説,雖然沒有月薪一萬元,但對現在的生活,老王還算樂觀,這幾天他最期望的,是節日裏能“取幾個大件”,這樣,不用太辛苦,又能多賺些錢。(記者 孔令君)

熱詞:

  • 快遞員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快遞公司
  • 用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