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李友與方正集團結合十年。從李友的角度看,是把個人的能力、財富與命運綁在一個難以駕馭的杠桿之上,打開了無盡的可能。此路多艱,騎虎固難,難而不下,他進二退一,層層蛻皮,甘苦自知。牛光 攝
2011年6月29日,加入方正集團十週年那天,李友什麼也不做,靜靜待了一天。
十年前,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旗下的校企驕子;李友是資本江湖的浪裏白條。兩者相距何其遠,卻有了這個離奇的結合。當年的“資本玩家”李友,企圖撬動北大這個中國一流的金字招牌,會發生什麼?
一般認為,不是李友玷污北大這塊招牌,就是北大這個不同的江湖終結掉老虎吃天的李友。十年過去,這兩者都還沒有發生。
2003年,方正集團改制,李友團隊實現持股,李友本人出任集團CEO。到2011年,財務上有輝煌成就:方正集團從凈資産1.5億元、總資産100億元,增長到凈資産230億元、總資産530億元。
北大是滿意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對財新《新世紀》説,作為北大旗下絕對控股的13家校企之一,方正集團的資産和利潤均佔到北大資産經營公司的90%。
“數字説明一切,業績是最好的答覆。”幾位方正集團的元老和董事如此説。
數字沒有消除另一種疑惑。6月23日,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發出一組調查報道,稱方正集團被李友及其關係人控制,方正集團的改制是一場“侵佔國有資産”的“灰色私有化”。這正是多少人預言過的淘空故事,它已在無數家校企國企發生。
了解方正改制史,便知道光看光鮮數字太過簡單,而淘空故事不合邏輯。
李友與方正集團結合十年。從李友的角度看,是把個人的能力、財富與命運綁在一個難以駕馭的杠桿之上,打開了無盡的可能,但依據的是另一種力學。他要清理自己的過往,洗滌但又不能洗盡灰色,因為廟堂不過是另一種江湖;他要為自己及團隊找到可在此安身立命的邏輯,也要為北大、方正集團及其老人們創造寬容新貴的理由。這遊戲是多贏還是零和,不全在他控制之內。此路多艱,騎虎固難,難而不下,他進二退一,層層蛻皮,甘苦自知。
從北大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市場能人與校辦企業結合的成功案例。十年前,北大有資源、青鳥、未名、方正四大校企,現在方正一騎絕塵,年年戰勝凈資産收益率考核指標,十年來為北大貢獻現金總額已達20億元。今天,全國80%校企倒閉,而方正集團佔全國校企總資産的50%、利潤的70%。對予取予求的錢袋子,北大還能有什麼意見?更何況,經由教育部-北大-集團董事會層層鏈條,北大對掌控方正深具信心。
只是,李友也好,北大也好,都只是在盡力抓住歷史的尾巴,貪戀眼前的時光。大學直接興辦企業集團,始於全民創收那個年代,早已證明並非好模式。十年間,中國校企數量從超過5000家降到1000余家。大辦校企的時代過去了,校産管理的時代應到卻未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不在有産。無論美國中國,大學有産的理由,是以可永續的財務資産,創造穩定的收益,為學校教學研究及其擴展提供補充性資金。大學首先應有使命,由此界定教學研究的方向與規模,催生長期資金需求規劃,倒推校産收益率目標,並形成基本制度:管理要專業化、資産配置要多元化,要追求給定收益目標下的風險最小化,治理結構要最大限度透明化。
李友、方正與北大,在各自的角度上,都離這個方向很遠,也還沒看到向這個方向走的努力。他們不會看不到學校直接興辦企業集團帶來的商業風險和聲譽風險,但這不是他們眼下最關心的問題。李友與方正的十年結合,今時今日在中國校企中是碩果僅存,不是不幸福,只是再不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