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資本市場畸形發展——銀行的紅火與實業的冰冷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2月4日,在某論壇上民生銀行負責人表示:銀行利潤那麼高,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這句話瞬間引來一片譁然。銀行的利潤究竟多高,以至於有人發出如此感慨?我們不妨整理一下思路。

  據銀監會近期發佈的《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2011年第三季度)》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8173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2.1%。銀行業的紅火得到了數據論證。我們無意唱衰這幅美景,但究竟是蓬勃還是膨脹,仍得拿數字説話。今年前三個季度,五大國有銀行凈息差收入佔總營收逾七成。這一比例在股份制銀行中高達九成。銀行業龐大的利潤中“息差收入”佔據了絕大部分。

  這意味著什麼?

  以今年7月調整後的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及貸款利率為例:前者為3.5%,後者為6.56%。按照這一規則,商業銀行以低利息為公眾提供儲蓄服務,轉手再以高利率將錢借出。二者之間3%的差價,就是其絕大部分收入的來源。左手倒右手的工夫,大量利潤便坐收囊中。即使在剩餘的中間及綜合型業務收入中,收取用戶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依舊佔據大頭。據12家上市銀行年中公佈半年報顯示,在其4207億元盈利數額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佔近半。

  説到這裡,不知財大氣粗的銀行是否還有底氣?

  依靠輕鬆愉快的方式坐收利潤,銀行當然樂意。然而,這一盈利模式對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因為缺乏其他業務支持利潤高增長,借貸成為銀行盈利的重要來源。然而,在當前利率管制的基礎下,商業銀行根本不需要看市場臉色調整借貸利率。因此,利率管制的屏障使銀行遠離了市場衝擊。沒有別的金融機構與之競爭,靠利息吃飯有了保障。

  即便如此,銀行對借貸客戶仍舊挑三揀四。相比發展前景不明朗、利潤難以預期的中小型企業,同樣財大氣粗的央企、壟斷型企業才是其首選客戶。這樣一來,問題更加複雜了。銀行的首選客戶往往並不缺錢,但既然支付了利息又拿到了閒錢,總得為資金找個去處。於是,一時間大量熱錢又蜂擁至各類投機市場。最終呈現給公眾的是那幅地王頻現、物價上漲的畫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實業發展的冰冷現狀。當前,民間大量中小型實體經濟載體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原材料、勞動力上漲、産業升級……內外交困的境遇使中小型企業彈盡糧絕。然而乾涸的資金池卻久久無人蓄水。萬般無奈之下,走投無路的企業主甚至紛紛轉向高利貸等“地下通道”。

  在中國經濟的大樹上,銀行業枝頭的“貌似茁壯”根本無法表明全局的健康。依靠手續費、息差等掠奪性手段獲取行業利潤,更不能以犧牲實體經濟、公共利益為代價。另據央行2011金融穩定報告顯示,目前銀行業“貸大、貸長、貸集中”問題仍在加劇。這説明,資本市場的畸形發展並未得到有效控制。金融體制亟須改革創新,銀行業也亟須得到市場制約、順應市場的需求。紅火的表象並不能掩飾整個行業創新缺失、競爭力欠佳、利潤結構失衡等現實。作為服務性行業,金融的誕生本應以輔佐實體經濟為初衷。而當前,被政策、制度高高拱起的銀行業,不能變成壓在實業肩上的重石。當銀行的火熱遭遇實業的冰冷,不知這樣的反差何時終結?

  

熱詞:

  • 資金池
  • 資本市場
  • 銀行業
  • 實體經濟
  • 實業發展
  • 息差
  • 地下通道
  • 商業銀行
  • 上市銀行
  • 利率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