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水利改革之後,明年中央“一號文件”或將繼續聚焦“三農”。
據悉,國慶節過後,起草中央“一號文件”的工作小組就集中封閉。目前“一號文件”的核心內容已經基本確定,仍將關注“三農”領域,農業科技改革或是其中重頭戲。
較為具體的內容是,明年,中央將圍繞確保包括糧食在內的主要農産品供給穩定增長的目標,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步伐,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對農業生産的貢獻率,最終目的仍然是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穩定供給。
按照慣例,每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決定下一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目標,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新年度的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內容也基本確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央“一號文件”之所以落腳點在“農業科技”,在於近10年來我國每年平均凈增739萬人,耕地面積卻在急劇下降,人地矛盾日趨突出,糧食安全始終是最大的隱憂,“而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別的辦法,必須依靠提高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産的貢獻率來實現。”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是評價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産貢獻的重要指標。農業部官員透露,“十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5%左右,“十一五”期間提升至41%,但這也僅僅是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一半。而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轉化成規模的比例更小。大量農業科技成果只是停留在實驗室成果階段,造成農業科技資源的嚴重浪費。
中國農業科研成果,基本都集中在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高校。從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了解到,“十一五” 期間,農業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率為42%,農業高校成果轉化率為37%,但多位業界人士卻表示,中國農科院所説的數據明顯偏高。有來自教育部的官員也透露,2006年教育部公佈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10%”。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造成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連續多年政府對基層農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縣鄉一級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基本都處於“網破、線斷、人散”境地,基層農技推廣名存實亡。
因此 ,在明年的中央“一號文件” 中,“農業科技改革”將是其中的“重頭戲”,改革重點將集中在省市級以上的農業科研機構、縣級以下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目標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結合明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內容,國家下一步將把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現代種業、種植與養殖以及農産品加工等産前、産中、産後的多個領域。對於“十二五”期間中央大力支持的生物種業,很多專家認為在育種科技創新方面。目前獲得農業部頒發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玉米品種都有所不足,國家將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良種培育技術、轉基因技術等,而考慮到近兩年進口玉米的大幅度上升,明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中央將更傾向於對轉基因玉米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