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一行三會各設一攤 金融消費者保護終破冰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新世紀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未來的挑戰

  “一行三會”新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市場對此充滿疑問。

  “並不理解投資者保護局是否能比信訪辦做更多的事情。”有監管官員表示。“新的投資者保護機構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未來是不是會被邊緣化,都缺乏清晰的使命。”一位證監官員説。

  “美國賦予消費者保護署以廣泛的權力。如果中國的金融監管系統沒有能力賦予消費者保護機構實權,就未免淪為邊緣部門、清水衙門。”一些受訪的監管官員提出疑問。

  目前,存款保險制度是中國銀行業機制的最大缺失,研究多年卻難以破局。此時央行和銀監會新設消費者保護機構,是否有趨輕避重之嫌?

  業內一種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銀監會本身已經有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職責,在《商業銀行法》《銀監法》裏,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監管部門要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表示,目前並不缺少保護存款人利益的機構,再成立新的機構是否是多此一舉?

  銀監會2010年年報稱,銀監會對消費者保護行為的監管模式的探索有幾個方面。一是規範銀行業經營行為,針對個貸、理財、電子銀行、銀行卡等業務,出臺了一系列規章;二是從內部制度建設、行為準則、信息披露等方面予以引導,知道銀行業協會頒布了一系列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公約。三是對違規行為實施懲戒。2010年和2011年,銀監會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銀行業服務收費問題,銀監會與多部委聯合叫停了數項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項目。

  不過,有熟悉監管思路的人士稱,目前銀監會主要是從管風險的角度進行消費者保護,是從防範系統性風險、保護廣大存款人資金安全的角度,履行職責的,但對於微觀的、具體的消費者保護,則力有不逮。比如理財産品的消費者保護問題,在銀行與消費者的糾紛乃至訴訟中,勝者通常都是銀行,雖然偶有銀行敗訴的個案,但微乎其微。

  接近貨幣監管當局的權威人士表示,由於銀監會和央行的職能,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存在很多交叉之處,雙方如何分工合作,兩個部門如何協調,也都有待厘清。

  而更為深層次的擔心是:由幾個監管機構分別作為消費者保護的主管單位,是否存在各自護短的現象,將天平向監管對象傾斜?

  專家認為,如何令金融消保機構有相對的獨立性,也應有所明確和安排。

  也有監管官員提示,雖然金融消費者保護署屬於美聯儲所轄,但是法案明確禁止美聯儲干涉該署的檢查或執法行動、聘任及解聘僱員或高級官員、合併或重組等事務。

熱詞:

  • 金融消費者
  • 三會
  • 央行
  • 理財産品
  • 投資者保護基金
  • 問題券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