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獨立核算煉油業務被指不合理 最賺錢央企虧損惹爭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1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證券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當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公佈讓人瞠目結舌的鉅額利潤時,其所稱的煉油業務虧損的問題也必然遭到市場的關注和詬病。

  10月28日,中石油、中石化發佈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兩大油企凈利潤達到前三季度賺超1600億,相當於日賺6億。而煉油板塊依舊是兩

  企業虧損大頭。報告顯示。中石油1-9月虧損達到415億,中石化煉油則虧損246.10億元。

  而據發改委10月26日披露的信息顯示,因國際油價高漲,今年1-8月份,煉油行業累計虧損18.4億元。這與兩大油企發佈的數據差距甚大。

  這一相差超20倍的數據更是引發了公眾的口誅筆伐,紛紛質疑中石油和中石化虛報煉油虧損的數據。

  不能單純講煉油虧損

  中石油在三季報中稱,受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影響,中石油2011年前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人民幣415.39億元。

  而中石化則情況稍好,前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246.10億元。

  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石化82%的原油要來自公司外部,包括進口,以及從中石油和中海油採購少量,但都是按照國際原油價格購買,我們上遊的原油成本也是按國際價格來計價的,這樣我們煉廠在三季度原油的平均加工成本,總體的價格是109.25美元每桶,就是109美元每桶,而我們加工了原油最後賣出的成品油銷售的收入,減去我們煉油的成本,是每噸負3.18元。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能單純講煉油的虧損。要從整個公司來看,高油價導致煉油業務虧損是必然的,但是公司上遊是賺錢的。這種公司結構是一種抗風險的方式,它有好的時候也必然有不好的時候。油價低的時候煉油業務就相對要好很多。所以在一定階段,總拿煉油業務虧損説事兒是不合適的。在這樣的公司結構下,一定的虧損是合理的。

  中石油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1.48萬億元。2011年前三季度勘探與生産板塊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1607.91 億元,比上年同期人民幣1145.23 億元增長40.4%。

  對此,中石油表示,主要是由於主要産品銷售價格上漲及銷量增加。

  此外,中石油有自己的原油開採業務,煉油原料成本中實際上有一部分是上遊的利潤,而成品油又是按照市場價格來計算的,而上遊是按照原油價格來計算的,而目前我國的成品油還沒有完全跟國家油價挂鉤,或者説價格到位比較滯後。這涉及到中間産品如何定價的問題。

  但是,劉毅軍也指出,煉油業務的虧損,確實也與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方式有關。這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公司結構的原因。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兩大石油公司的石油開採業務與煉油業務是互相分開,獨立核算的。

  以中石油來説,中石油的石油開採板塊按照國際油價將石油賣給煉油板塊,對於整體利潤來説,這樣的中間定價不會産生影響,但對於不同板塊而言,這樣的中間定價意味著中石油的煉油板塊購油成本很高,並且不會比中石化的煉油板塊低。加上中石化在煉油規模、技術乃至成本控制方面比中石油更具優勢,這就造成中石油在煉油板塊的虧損比中石化更高。

  算法不一致導致相差超20倍

  國家發改委10月26日剛剛表示,今年1-9月份,隨著原油價格波動回落,行業虧損有所緩解,今年1-8月份,煉油行業累計虧損18.4億。如果按照8個月佔比數據換算到全年,虧損數據或許會接近25億。

  發改委分析指出,今年1-9月份,煉油行業整體運行平穩,行業産值和投資平穩增長;原油加工量穩步增加,增速有所回落;隨著原油價格波動回落,行業虧損有所緩解。

  此外,5月份煉油行業由盈利轉為虧損,6月份虧損額為年內新高,7,8月份虧損有所緩解。

  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公佈的煉油虧損數據與這一數據相差多達20倍,輿論頓時一片譁然,到底是發改委統計的數據有問題還是兩大公司的誇大了虧損額度?

  “僅僅從煉油業務上來説,業績報告確實顯示出這兩大石油企業的在煉油板塊上面是虧損的,而經過審核的業績報告在真實性方面基本上是可靠的。因此,剔除掉其他板塊,僅僅針對煉油板塊而言,兩大油企煉油業務出現如此虧損並非不可能。”周修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他指出,數據差距很大是兩者在統計口徑上存在較大差別。兩大石油公司的開採板塊與煉油板塊獨立核算,中間以國際油價結算。舉個例子,假設中石油石油開採成本為20美元/桶,但是在核算中按照國際油價110美元/桶出售給煉油板塊,這中間的過程意味著煉油板塊的成本支出增加了90美元/桶,反映到中石油的財報上便是煉油板塊的鉅額虧損。但是發改委在核算中不會按照中間價格,中間的90美元/桶的成本支出自然不存在了。這兩者在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的不一致造成數據差別極大。

  “按照它的算法,國際上所有的石油公司估計都是虧損的,相比之下,發改委給它的利潤空間遠大於國際上其他的石油公司。”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因此,有評論指出,中石油、中石化所謂的的煉油虧損不過是“左手轉右手”的問題。兩大油企把開採板塊和煉油板塊分開,中間用國際油價來進行定價。儘管,這個油是自己賣給自己。這樣做的好處是,自己永遠都能處在“虧損”之中——國際油價下跌時,採油板塊在虧損;國際油價上漲時,煉油板塊又虧損了。

  最賺錢央企喊虧損惹爭議

  而實際上,公眾之所以對兩大石油公司總是哭喊煉油虧損看不過去,是因為其實這兩大巨頭每年的盈利數目都讓人嗔目結舌。

  三季報顯示,中石油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034.37億元;中石化實現凈利潤599.60億元。

  此外,國資委近日陸續公開了央企2010年的“成績單”。120家央企共實現凈利潤8522.7億元,比上年增長42.8%。其中,中石油以1241.8億元凈利潤成為最賺錢的央企,石化行業則以2705.4億元凈利潤成為最賺錢的行業。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樊明認為,在120家央企中,石化三強的凈利潤佔到全部央企利潤的三成以上是不正常的,顯然是嚴重的超額利潤,屬於過度壟斷的産物。

  韓曉平表示,最賺錢央企卻大喊煉油虧損,而事實上卻並未虧損,著實缺乏央企應該承擔的責任,

  劉毅軍也指出,實際上,重要的是要看兩家公司的總體盈利能力,沒必要強調它中間某個環節是盈利還是虧損。任何企業這樣割裂開來計算是否盈利,都是不科學的。

熱詞:

  • 虧損
  • 央企
  • 煉油行業
  • 中石油
  • 業務虧損
  • 板塊
  • 中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