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現階段,一邊是高利貸氾濫,一邊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各界對貨幣政策爭議較大。有觀點認為,在廣義貨幣和中外幣存款超過80萬億元的中國,竟然出現“錢荒”,這是個荒謬的現象。
表面上看,錢荒的出現,是在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銀行有選擇地放貸,導致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同時,民間借貸利率以明顯高於官方利率的方式大升,逐步成為市場的普遍現象。
通常來説,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作為一個數量工具,主要控制貨幣供給,而利率則主要調節貨幣需求。復旦大學教授韋森認為,利率高,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低,則貨幣需求增加。把貨幣控制得這麼緊,結果出現中國經濟體內整個貨幣市場的不均衡。不均衡狀態反映在全國經濟金融體系內,就是高利貸。
也有人認為,高利貸的出現是名義存款利率僵化和息差套利尋租的結果。對於銀行和大企業而言,由於對資金的掌控和調撥更有話語權,導致銀行資金被相關利益者從銀行按照官方利率借出,然後以市場利率貸給了民間機構,從中賺取更多的利差。於是,中小企業從銀行正規渠道想獲得資金就更困難了。
數據表明,在2003年之前,實際利率一直為正。但在2003之後,絕大多數情況下,實際利率是負數。什麼原因導致負利率成為常態呢?有研究表明,在2003年開啟的中國國有銀行的改革過程中,政府為改善國有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曾經注入上千億資本金並剝離了上萬億的不良資産。為了回收資本,政府設定保護性的利差,大幅增加銀行業績,實現了回饋國有股東的利益。同時,過去3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大升,而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新增投資,又是中國GDP增長的主要推力。因此,基準利率的上升,將無疑增加上述債務的融資成本和財務壓力。
因此,由於實際利率為負和利率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存款人和中小企業不得不損失各自的利益,以補貼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的投資增長。
今年年底,即使按照市場預期的那樣,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放鬆信貸,也未必能解決民間高利貸盛行的困局。更為可能的是,利率市場仍保持二元結構的慣性。為搶奪客戶資源,各大銀行通過理財産品來保證隱性存款利率的上升,由此彌補存款流失的壓力。(華林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