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申城結好52國友城已收實效 合作面廣又務實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還記得2006年的夏天,那艘在黃浦江上停留了兩個多月的“哥德堡”號嗎?共有近9萬人登船參觀,大大小小各類活動舉行了50場,全球媒體的報道不計其數。這艘耗費3000多萬美元、歷經10年重建而成的倣古帆船,之所以將環球航行的終點站定在上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託上海與瑞典哥德堡市的“友城關係”。

  截至目前,上海已與世界上52個國家的71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38年來,上海與友城間在經濟技術、文化教育、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結好要“門當戶對”

  友好城市是指世界各國地方政府之間,通過協議方式建立的一種國際聯誼和城際合作的關係。友城就像一對“好姐妹”,結好之前,雙方已有一段時間的接觸,在經貿、文化等方面已開展交流,並且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意向,很有“共同語言”。

  除此之外,還講究“門當戶對”——雙方城市的行政級別對應,且有相似特點。上海的友城就多為所在國的重要港口城市、工商業城市或經濟、金融、文化中心,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通過簽署協議締結友好關係,雙方建立起穩定而長期的交流關係。

  合作面廣又務實

  橫濱市是上海正式締結的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兩地結好于1973年11月)。當時,友城交往內容僅側重於人員往來。到現今,上海的友城迅速擴容,發展可以用“全面開花”來形容,不僅在地域分佈上涵蓋了世界五大洲,而且合作講究“實效”,合作領域擴大到社會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其中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上海獲得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從1991年起,上海和橫濱每年在兩地互辦“上海——橫濱經濟技術交流會”,至今已舉辦了29屆。通過這一渠道,上海從橫濱那裏“拿來”了不少好東西。目前上海普遍使用的商業條形碼,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與橫濱交流引進的,這一引進不僅早于別的渠道近10年,還節省了數百萬元的引進費用。

  本市延安東路隧道在設計建造之初遇到了瓶頸。1983年,上海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通過與荷蘭鹿特丹市隧道專家交流,汲取了對方的經驗,改善了工程的土建和設計,10年未解決的問題就此迎刃而解。

  人際交流樹“典範”

  “講實效、講互利、講友誼”是上海與友城間交流合作的三大原則,這在教育、文化交流層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結好已經25年的上海與德國漢堡,曾被朱鎔基總理讚為“中外友城關係的典範”。從1987年起,兩市每年互派15名高中生開展為期3周的互訪交流。這些交流學生互相結對,保持書信來往,其中有些人的友誼一直延續至今。在1987年第一批被派至漢堡的上海學生中,就有人後來成為從事對德交流的“專家”,而當時和他結對的德國學生,如今已是知名漢學家、漢堡孔子學院的院長了。

  在去年上海世博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中,分佈著14個上海友城的案例館。加拿大蒙特利爾館與人們分享以社區為基礎,市民共同參與規劃、建設宜居家園的經驗;玫瑰綻放、燈光變幻的法國羅阿大區案例展示了城市規劃與生活方式的創新結合;巴西聖保羅館的城市清潔法案,旨在探索建造和諧有序的城市風景;日本大阪館則將一個具有1400多年曆史的水都在防洪抗災、清潔水質、水濱城市改造等方面的經驗展現在世人面前;英國利物浦館則展示了其歷史遺産保護與再利用的經驗。

熱詞:

  • 實效
  • 1983年
  • 保護與再利用
  • 友城
  • 專家
  • 典範
  • 共同語言
  • 門當戶對
  • 國友
  • 哥德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