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1月24日,國務院正式發佈“38號文”《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稱將清理整頓從事産權交易、文化藝術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等各類交易場所。
不過,就在國務院正式發文之後,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依然無懼政策風險,稱新一批藝術品份額上市已經通過審核。
天津文交所:無懼政策風險欲發行新份額
國務院“38號文”明確指出,除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所或國務院批准的從事金融産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交易場所均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採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任何投資者買入後賣出或賣出後買入同一交易品種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
在此政策尚在吹風階段時,各交易所就已未雨綢繆,漢唐藝術品自本週二起對所有交易品種進行停牌,湖南文交所11月20日已經將此前發行的兩個藝術品份額清理完畢。更多的文交所則處於觀望狀態,靜候事態發展。
不過,“&&大哥”天津文交所目前仍正常運作。在“38號文”公佈當天,天津文交所發佈了一則公告,稱一組繪畫類藝術品經藝術品份額上市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上市事宜將另行公告。
天津文交所此行為不禁讓市場猜測其早已經有“免死令”,所以才會無懼政策風險,仍然發售新的藝術品份額。據報道,天津市政府官員曾向媒體表示,天津文交所是國務院批准的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之一。
但是,天津文交所的行情卻保持低迷,資金並不活躍。截至昨日收盤,天津文交所有4隻上市交易的藝術品份額跌破發行價,昔日明星“黃河咆哮”和“燕塞秋”已跌至2元以下,風光不再。
記者觀察
藝術品份額交易裏的“擊鼓傳花”遊戲
羅先生是首批嘗試“天津文交所”模式的投資者,帶著一百多萬元入場,賺了少許就帶著大部分資金獲利離場,餘下幾萬元全部留在了黃河咆哮(20001),然而大半年過去後,這筆投資已經損失了2萬多元,“可能還有一萬到幾千吧,我現在已經不關心了。”羅先生如是説。而與羅先生一起入場的朋友也都走得七七八八了。
“文交所”模式一路走來,不少投資者究竟投資的是藝術品還是參與了一場資金的追逐遊戲呢?一位資深的文交所模式投資者認為,由於藝術品具有未來現金流量不可預計、市場變現能力低、藏品難複製和估值無法量化等特有屬性,很難在藝術品市場找到參照物,與收藏品市場的實物價格也嚴重脫節,於是極少有投資者希望“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退市,或者是直接從這個途徑買入藝術品。
“目前來看,藝術品份額交易更像是一場資金與資金的交易,擊鼓傳花式的交易模式成為主流,被證券化的實物價值被弱化。”業內人士陳先生説。
天津文交所成立之初,低門檻、大眾化和寬鬆的交易規則讓藝術品投資這個小眾的市場變成大眾的狂歡,然而今年3月天津文交所在多種壓力下決定修改規則,入市門檻一下提高十倍、嚴格控制的漲跌幅制度讓“T+0”的交易模式變成“浮雲”。
規則過嚴則限制了市場的活躍性,放鬆管制又將面臨更多的壓力,這是各地文交所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問題。儘管後來成立的文交所也在不斷改進,但依然問題多多,尚在探索最佳交易模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