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海油等多油企項目未過環保驗收被叫停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長期在石油化工、煤炭電力等領域呼風喚雨的能源巨頭正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環保危機,一批此前均號稱經過嚴格論證的項目隨著環保部的數份報告或遭否、或暫緩。

  近日,環保部發佈消息,已于11月14日發函,暫停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發展”)的上市環保核查,並責令其惠州公司的兩個石化項目立即進行整改。

  這是海油發展首次上市申請的環境保護核查,而來自環保部的核查報告則指出,海油發展已投運的惠州公司“煅後焦工程”項目和“加氫尾油綜合利用項目”目前尚未完成環保驗收。

  此前,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對該工程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後表示,該項目存在噪聲、二氧化硫超標情況,其中二氧化硫超標幅度達到一倍之多。

  中海油旗下公司遭遇的環保之痛似乎是目前能源企業擴張步伐與環境保護産生矛盾裂痕的一個縮影。

  11月8日,國家環保部公佈 “擬退回報告書的建設項目”中,另一央企巨頭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的“湛江港-鐵山港原油管道工程”也赫然在列。而中石化官方網站此前發佈的新聞稿中,該管道工程已于10月23日正式投産,全線設3座輸油站,近期設計輸量1000萬噸/年。

  環保部一紙報告後,中石化網站隨即刪除了投産消息。

  “央企上馬項目與地方政府追求GDP的熱情一拍即合,在立項時很多環保論證工作幾乎都是走過場,排污數據的核算也很不嚴謹,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名從事環評的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多個項目環評未通過

  兩個月內,環評未獲批准能源項目多達14個

  大興土木後,曾經動輒上億元的項目卻不得不止步于環保軟肋。

  本報記者查閱環保部發佈的數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獲悉, 9月份至11月公佈的退回、暫緩項目中,包括中海油、中石化在內的環評未獲批准的項目多達14個,經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涉及投資金額高達684.83億元。

  除石油巨頭外,在環保部11月8日公佈的報告中,包括華能汕頭海門電廠一期工程3號、4號機組項目、貴廣鐵路公司新建的貴陽至廣州線調整工程在內的多個電力、鐵路項目也均被暫緩審批。

  不僅國有大型企業的環保審批遇阻,以光匯石油、棗莊礦業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地方企業也難逃相同命運。

  本報記者了解到,光匯石油總投資8.4925億元建設的舟山外釣島光匯萬噸級油品碼頭工程也被擊中了環保要害。根據此前的規劃,該工程將建設30萬噸級泊位、10萬噸級泊位、5萬噸級泊位、2萬噸級泊位各1個。設計年吞吐量為3020萬噸。

  此外,在9月公佈的項目名單中,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洋浦成品油保稅庫項目配套碼頭工程也同樣因為污染問題被暫緩。

  “港口和碼頭造成的水污染、空氣污染、固體廢物的問題十分突出,環保部近年對這些項目的審批也提高了門檻。”上述業內人士説。

  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隨著節能減排在“十二五”規劃中硬性標準的確立,環保部對大型項目的審批話語權也勢必會更趨強勢。一大批此前廣開綠燈的上馬項目也都將面臨更為嚴格的核查。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環評工作基本都由業內的環評公司負責,而很大程度上,帶有“承包商”角色的環評公司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不會嚴格執行評估標準,這也是造成多數項目難以達到環保標準的主要癥結之一。

  “環評公司會最大限度地配合業主公司,儘快地推動項目上馬,這個過程中難免就會出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問題。”馬軍説。

  多方力量博弈

  雖然環保部嚴格執法,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壓力也會接踵而至

  雖然環保部一改往日溫和,但一個毋庸諱言的事實是,面對與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雙重博弈,環保部的職能捍衛卻往往成為強弩之末。

  一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多數情況下,雖然環保部在審查環節能嚴格執行,但在公佈信息之後,來自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壓力也會接踵而至。

  “如果環保部對項目的審查沒有通過,企業和政府往往會通過不同手段對此進行遊説,甚至不惜動用政治資源。”上述知情者説。

  據其透露,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在應對監管部門檢查時都存在“走過場”現象,而在上市環保審查環節,一旦獲得通過,其在排污方面的信息公開,以及治理情況也都難以保持,甚至變本加厲。

  “我們此前就調查過一家大型化工廠,在接受檢查後甚至‘埋管偷排’,將管道掩埋後大量排放污水,類似於此的企業不在少數。”馬軍説。

  而相比企業的臨時敷衍行為,有時地方政府態度也會成為環保部門難以落實監管力度的主要原因。

  上述知情者稱,一般涉及大型能源項目的企業或擁有央企身份,或與地方政府關繫緊密,這種身份對壘導致的直接後果則是圍繞項目的環評工作被不斷政治化。

  “隨著環保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大,現在出馬的官員的級別也越來越大,以前是市長出面協調,現在則是省領導直接溝通,各個地方的很多大型項目也都是由省領導親自督導。”知情人士説。

  針對脫節的監管系統,馬軍表示,環保部應最大程度地對信息公開化,並適當動員環保組織的力量,一起參與監督。

  “中國存在污染記錄的企業數目龐大,單純依靠環保部的能量顯然不夠。”馬軍説。

熱詞:

  • 中海油
  • 10萬噸級泊位
  • 管道掩埋
  • 環評
  • 偷排
  • 加氫尾油
  • 中石化
  • 煤炭電力
  • 承包商
  • 輸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