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 (記者金煜)近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就近期的環評難點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並透露,今年有32個建設項目環評未通過,總投資達1006.4億元。其表示,環評機構仍有違法現象,目前正在開展為期三年環評機構專項執法檢查。
環保部環評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截至10月份,共受理了257個項目,總投資額14350億元。在目前接收到的建設項目中,因為存在不符合産業政策,選址不合理,環保措施不到位,未開展規劃環評,總量指標沒落實等問題,有32個建設項目得到不予批復、退回報告書和暫緩審批的決定,涉及總投資達1006.4億元。
環評司負責人表示,目前環保部在開展環渤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黃河中上遊能源化工區五大區的“戰略環評”,與針對單個項目的“項目環評”,以及針對區域規劃的“規劃環評”不同,“戰略環評”不受行政區域限制,會從區域環境資源出發,約束優化區域的經濟發展佈局。
■ 熱點回應
垃圾焚燒廠
環評單位須“有問必復”
現在一些項目比如垃圾焚燒廠等,出現了不少居民稱環評報告不符合民意的爭議。
對此,環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是全國率先制定公眾參與相關辦法的部門之一。現在所有的建設項目基本上都依規開展了公眾參與工作,這是環評審查中必不可少的審查內容。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建設項目還存在公眾參與不夠充分,信息披露不夠完整等問題。
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地成為公眾質疑的焦點。“我們歡迎包括NGO在內社會各界的參與,也在不斷改進公眾參與工作,要求建設單位、環評單位認真依規開展公眾參與,對公眾提出的意見做到有問必復。”
血鉛事故
環評區域限批效果明顯
環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血鉛事故的出現,既有管理的原因,也有佈局的原因,城市發展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密切交織在一起。
“我們從2007年開始展開區域限批的手段,對一些出現損害群眾健康突出問題事件的地方暫時不進行項目環評,這在全國得到推廣,對地方的區域限批取得了成效,它觸動了整個地方區域的經濟命脈。”當地政府會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治理,企業也會因此失去誠信,難以得到貸款,這都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效果很明顯。
“限批”是促進此類問題解決的手段之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融合。
西部水電開發
防不合理開發破壞生態
環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很多重大基礎設施和能源資源開發項目選線選址涉及敏感區,而環評就是要調節好項目建設和環保之間的關係。
“不能開著寶馬車,卻喝著污水。”其舉例説,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意義極為重大,西部又是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具有豐富的水電資源,但區域生態環境相當脆弱,如何防止大規模的不合理開發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是環評工作中的難點。
該負責人表示,要從規劃上做好流域水電開發的環評管理,此外,也將深化開展水電開發環境影響的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