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截至11月21日,上海、廣東和浙江三省市地方債已完成招標。出乎意料的是,已成功發行地方債的三地,其債券競標利率隨發行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走低,浙江地方債利率,不僅低於同期國債利率,而且已經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在此次地方債發行啟動之前,市場對它並不看好。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面臨的債務壓力日趨沉重,而獲取信貸卻日益艱難。
按照正常市場路徑,地方債既然面臨這麼多不利因素,就只能以較高利率來吸引市場。但是,現在的競標結果卻是不僅低於信用度比它高出很多的國債利率,而且低於在安全性上明顯優於債券的銀行儲蓄利率。
這種現象的出現,説明了我國剛剛出現的地方債市場存在著嚴重的非市場因素,而背後隱藏的則是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非市場關係。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商業銀行普遍成為地方政府的“小金庫”。最近十多年,我國商業銀行雖然已在機制上完成了市場化佈局,但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建設不徹底,商業銀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政府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糾結。我國的商業銀行在經營中仍然背靠著政府,這既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最大一塊利益的來源,但同時也使商業銀行背上了為地方政府讓渡商業利益的義務。出現在地方債利率競標中的反常現象,正是在這樣一種機制之下出現的。在這種機制之下進行的競標,其發現價格的功能無疑出現了扭曲。 (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