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太空發電站可以充分收集太陽能,衛星將收集到的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用無線能量傳輸器把能量傳送回地球。
太陽能夠釋放巨大能量,如果能在太空中對此加以利用,將為地球提供強大的能源解決方案。近日,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宇航科學院表示,最新研究表明,太空發電站可以充分收集太陽能,衛星將收集到的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用無線能量傳輸器把能量傳送回地球。雖然此項技術目前尚在實驗階段,但是在未來10至20年內,這將成為現實。科學家約翰 曼金斯表示:“太空中太陽能所産生的能量巨大,能有效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約翰 曼金斯曾在美國宇航局供職25年,任職美國宇航局太空項目概念部主管。
此份研究稱,政府支持是將這一項目推向市場的主因之一。僅靠私營行業的資本遠遠不夠,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科研項目的發展和示範都存在經濟不確定性。政府和私營行業都應該對這一項目予以支持,因為這關乎未來全球能源消費,化石燃料未來可能達到峰值,且其對環境污染不容忽視。據悉,目前研究人員並沒有對整個項目的耗資做出潛在評估。
這一設計方案計劃最初先部署一顆人造衛星太陽能發電站,隨後再增加至多顆,最後成批的衛星發電站將環繞在地球赤道上空的軌道空間。由於太空沒有晝夜之分,太空發電站可實現24小時持續供電,而由於地球上每天日照時間有限,因此無法時刻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衛星將收集到的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利用激光或巨大的微波傳送天線直接將電能輸送到地球各處的電網。
懷疑論者認為,這一構想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目前太空商業發電站造價高昂,除非將成本大幅降低。此外,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還面臨其他障礙,如太空垃圾、鉅額的開發成本等。據悉,2008至2010年間業內專家開始熱烈討論這一項目,並對其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商業推廣可行性較過去10年大為改善,部分原因在於政府鼓勵綠色能源的發展。
約翰 曼金斯表示:“驗證這項技術的實驗規模相當龐大,通過利用低成本的運載火箭將太陽能發電設備送入軌道。中型示範項目預計將耗資數十億美元,較早前預計使用昂貴運載火箭的預算有所降低。不過預算降低是一個重大突破。”約翰 曼金斯目前是加州阿爾特彌斯創新管理解決諮詢公司的總裁。據悉,目前該公司得到了來自美國宇航局10萬美元的資助以研發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曼金斯稱:“資金雖然不多,但這足以表明一切已經開始了。”
有研究機構預計,未來需要數十億美元來開發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發射器來推進大規模的商業太陽能發電站。相關研發工作應該由各國和各研究機構共同展開,特別是航天局、大學和非政府組織。
過去10年,國際社會對此構想興趣日漸濃厚,主要是由於人們對未來全球能源消費及環境的擔心。出於對未來能源需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經濟長遠發展的考慮,很多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技術。人們對太空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已經有40年之久,美國能源部、宇航局及其他有關機構也一直對此展開一系列的研究。今年9月,美國、印度兩國的商業、政策分析師組成研究小組,建議兩國就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可行性展開闔作研究,並計劃在20年內使其具有商業可行性。《中國能源報》(記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