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希望使用巨大的人造衛星來收集太陽能,將傳輸至地面使用。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稱,太空收集太陽的大量能量將提供一種低成本的方法來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在未來十至二十年裏,環繞太空軌道的“太空發電站”將收集太陽能,並基於目前實驗室技術可行性基礎將電能傳輸至地面,像這种太空發電站預計至多30年便能實現經濟可行性。
這項研究是由具有25年美國宇航局豐富工作經驗、前美國宇航局研究理論&&人約翰-曼金斯(John Mankins)負責的,他是第一位提出太空收集太陽能,並通過無線能量傳輸策略的研究員。該研究表示,政府資金應當投入這一研究概念,將太空太陽能投入市場。由於研發過程出現的“經濟不確定性因素”,私人部門投資不太可能獨立進行。
但該研究表示,政府和私人部門應當投資研究確定這一研究概念的經濟可行性,同時需要關注人類繼續依賴石化燃料所帶來全球性污染的負面影響。目前,尚未作出這一太空太陽能項目的全面成本評估報告。一些科學家認為太空太陽能是地球潛在的長期能源解決方式。
這一設計理論是通過最初部署第一顆人造衛星“發電站”,之後再擴大至多顆、成批的衛星發電站部署在地球赤道上空的軌道空間。每個發電站的直徑將達到數千米,能夠全天24小時採集太陽能。相比之下,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將太陽光線轉變成電能所獲得的能量僅是太空發電站的一半。
採集的太陽能將在衛星上轉換成電能,通過較大的微波傳輸天線或者激光發送至地面需要電能的區域,再輸入到電力網絡之中。
然而,懷疑論人士認為這一設計概念註定失敗,除非能夠將太空商業發電站的成本顯著下降。其他的障礙因素還包括:太空垃圾、缺乏專注市場研究和高研發成本。
據悉,這項研究概念曾于2008-2010年前提出並提交業內專家評審,發現在過去十年其商業運營性顯著增強,部分原因是由於政府提倡非污染“綠色”能源系統所致。曼金斯説:“示範這項技術的試點項目將在400噸國際空間站上進行,啟動用於其他太空市場領域的低成本不可恢復性航天器。”
研究團隊評估稱,基本上需要數百億美元來開發和部署低成本、可回收性地球至軌道航天器,以及真實比例商業太陽能衛星。同時,必要性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應當在國家和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進行,這些組織機構包括:宇航局、商業公司、大學和非政府性組織。
在過去十年裏,開發利用太陽能已逐漸成為一個熱點,人們已開始擔憂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性石油污染,以及其他石化燃料泄漏等危害性。據稱,採集太空太陽能的理念已研究了40年,美國能源部和美國宇航局都曾涉及該項研究。
文/騰訊科技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