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們認為,流動性好轉和風險預期改善推動估值回升,短線調整不改反彈邏輯。
我們仍然認為通脹、政策和流動性已漸漸走過拐點,流動性和風險預期改善降低了無風險利率和風險補償,推動估值的修復(儘管盈利預期仍在下調),並引發階段性反彈。而流動性改善構成階段性反彈基礎。
首先,穩定局勢和刺激經濟再度成為各主要國家首要議題,從發達國家的再度量化寬鬆到新興市場的紛紛降息,表明階段性的政策退出和緊縮已告段落;第二,國內儘管宏觀調控基調並未轉向,我們也不認為會全面放鬆(原因不在通脹而在調結構),但微調實質已經進行,其累積效應開始體現;第三,其他領域(如高利貸)風險的爆發使得低估值的股市的相對收益風險比上升,如果實體投資不振、房價下行、理財産品受限、物價上漲對貨幣的消耗減弱,利率的階段性下行有利於估值中樞的企穩修復。
近期市場持續調整,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流動性改善趨緩,沒有跨過拐點時那麼猛烈;二是連續上漲後有正常的獲利回吐要求;三是內外利空消息影響市場情緒;四是本輪反彈權重股率先企穩,也率先遇阻回落,反映市場信心不足,題材股持續活躍的基礎不穩。
從形態和內外部環境來看,短期仍有調整壓力。從形態看近期有些類似7月下旬,不少人認為反彈結束也不無道理。但我們認為當前與7月底市場所處環境完全不同。第一,彼時的微調僅是美好想象,而目前是現實;第二,目前不論歐美債務危機,還是國內經濟下滑和地方債問題,都比7月暴露更充分,已被認識到的風險其殺傷力減輕;第三,通脹、政策和流動性已走過拐點,尤其是流動性不是7月的脈衝式回升,而是階段性改善。
就長期看,擔憂仍在經濟轉型風險,中短期則有三點擔憂:首先,市場可能對政策預期過高;第二,如果並非全面寬鬆:從資源配置角度,政策傾向於引導資金流向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實體經濟領域,溫總理指出“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上來”,而再度大幅“寬信貸”的可能性很小,股市流動性短期無憂,但有風險;第三,我們最不希望見到的是重回“保增長”的老路,政府應該出手的方向是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比如減稅和非公36條的落實,否則又將延緩轉型進程,延長市場“長痛”期。
短期看,週一弱勢探底,成交大幅萎縮,人氣低迷,但尾盤放量企穩,短線有技術反彈要求,不過需警惕強勢股補跌風險。 (作者單位: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