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高藥價病在“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出廠價僅為0.6元左右的藥品,在一些地方的中標價超過11塊錢,醫院的零售價都超過12塊錢,也就是説,這種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中間利潤都超過了2000%。

  電話採訪

  沒有正面回答

  對於記者的電話採訪“克林黴素磷酸脂注射液招標價是多少錢?”各地的藥品招標辦工作人員給出了如下回答。

  上海市藥品招標辦:招標價我們工作組不知道,因為早就發出去了,我們都看不到了。

  天津市藥品集中採購招標中心:現在好多人在打電話問,各個方面都在問這個問題,如果光是電話説我怕説不清楚。

  黑龍江省藥品採購中心:電話裏核實不了你的身份,你如果有需要的話,以媒體的身份來找我們相關部門核實,好不好。

  在此前長達一年的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常用的藥品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很多,記者隨機選取了20種常用藥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藥品從出廠到醫院中間利潤都超過了500%。海南通用同盟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出廠價為每瓶3元錢,而中標價為24.47元,在醫院的零售價為28.14元,中間利潤超過800%;揚州市星斗藥業有限公司生産的甲砜黴素膠囊,出廠價為每盒3元錢,而中標價為40.38元,在醫院的零售價為46.44元,中間利潤超過1400%。

  按照我國現行的藥品集中招標辦法,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實行競價採購,價格由當地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管理辦公室審定公佈。這個審定公佈的價格叫作中標價,而中標價是醫院採購藥品的最高限價。同時,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政策,每一種藥都可以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15%賣給患者。

  那麼,備受社會各界質疑的藥品中標價究竟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呢?一家藥廠的負責人透露,整個藥品投標和定價的工作並不是由藥廠來運作的,而是由專業的醫藥代理公司負責操作。

  記者調查

  潛規則促高價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家公司生産的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為7元,而中標價卻高達56元。醫院零售價是64.4元,中間利潤超過了800%。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廠價只有7元錢的藥,中標價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為遵循了所謂的“潛規則”。

  某藥廠負責人:去競標以後,醫藥公司要掙多少個點,完了再醫院要扣多少個點,給大夫又多少個點,最後人家是多少錢,它這是扣點,是八零扣是幾零扣都是有算數的,就是一個行業規定似的。

  記者:從7塊錢到56這中間有49塊錢,那這49塊錢跟你們沒有關係?

  某藥廠負責人:沒有關係。

  記者:那都誰掙了呢?

  某藥廠負責人: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還有醫院再一個就是醫生。

  在藥品中間利潤分配過程中,醫藥代理公司、醫院、醫生等各個環節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標價,從而抬高中間利潤,各個環節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此,這些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藥品招投標管理部門一直沒有對藥品中標價到底是如何制定的作出回應。與此同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藥品中標價和醫院零售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十幾、二十倍的現象並非個例。國家出臺藥品招投標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抑制藥價虛高,減輕患者負擔,卻被一些利益團體利用,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後黑手。

  專家説法

  調整加成政策

  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同時,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作為物價主管部門的發改委也為每一種藥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價,並要求根據審定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不得超過發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價。然而,不少藥品的中標價比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根據這樣的中標價計算出來的醫院零售價依然低於發改委公佈的最高零售價。業內專家告訴我們,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在業內被稱為“天花板價”,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藥價,防止藥價虛高,但是現實情況是這個被稱為“天花板價”的藥品最高零售價與出廠價相比定的更是高得離譜。以山東方明藥業生産的2毫升20毫克的鹽酸奈福泮注射液為例,出廠價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價被定35.9元。

  專家指出,解決藥價虛高,除了要整治藥品招投標中的種種亂象,還應當對藥品加成政策進行調整。據了解,目前二甲以上的公立醫院必須按照中標價採購藥品,購進藥品後再加成15%賣給患者。因此,醫院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往往偏愛採購中標價高的藥品。

  針對醫院所售藥品加價15%政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新醫改政策研究專家顧昕認為應當儘快調整,“老百姓花12.65元吃這個藥,假如政府解除15%的那種管制,讓醫療機構擁有自主權,它們可以到市場去挖掘這種便宜的進貨渠道,它的出廠價只有1元錢,市場上肯定有3元錢的進貨渠道,假定它們按3元進貨,政府不管它加價多少,就算它翻一倍加價請問是多少呢?它賺了3元是不是?醫療機構最後賣出的價格是6元,請問我們老百姓受益沒有?我們節省了6.5元,醫保基金受益了沒有?也節省了6.5元,請問我們醫療機構受益了嗎?它本來是賺1.65元,現在它這個藥賺了3元。皆大歡喜了,請問我們政府的有關部門為什麼要做那種管制呢?

熱詞:

  • 潛規則
  • 藥價虛高
  • 甲砜黴素
  • 藥品加價
  • 藥品集中採購招標
  • 磷酸脂
  • 天花板價
  • 克林黴素
  • 醫療機構
  •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