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發改委內部就上調電價方案出現分歧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未來中國能源需求將增69%,煤炭必須被替代

  漲還是不漲?定價權正在成為一把雙刃劍,一邊因為難以反映市場規律傷害著市場,另一邊也成了國家發改委手中燙手的山芋。

  11月17日,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士處獲悉,電力企業近來頻頻上書國家發改委,請求上調電價以緩解火電巨虧的現狀,但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令國家發改委態度搖擺不定,而且內部對是否上調電價有分歧,導致調價方案遲遲難以確定。“發改委一部分意見認為上調電價有助於緩解電力虧損和電力緊張,但另一部分意見則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不適宜上調電價,應鼓勵電力企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而就在國家發改委憂心上調電價會因此抬高煤價的當口,新年度的煤電價格談判已經開始預熱,而被壓制了一年的煤炭方面已經開始醞釀著再調合同煤價。

  電價上調生分歧

  這幾年,電力企業從未停止過呼籲電價上漲的行動,而市場也不間斷地冒出政府將上調電價的消息。

  此次電價上調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10月20日,國家電監會新聞發言人公開表示要適時提高燃煤電廠上網電價,減少電廠虧損,提高發電積極性。

  據華電集團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對於全國火電大虧損和電荒不斷蔓延,電監會和中電聯均認為只有上調火電廠上網電價才能緩解火電虧損和電力短缺。不過電價調整的定價權在國家發改委手中,尚需國家發改委出臺漲價方案並報批國務院批准才能正式執行。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電力企業近來頻頻上書國家發改委,請求上調電價以緩解火電巨虧的現狀,但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令國家發改委態度搖擺不定,而且內部對是否上調電價有分歧,導致調價方案遲遲難以確定。

  “發改委一部分意見認為,上調電價有助於緩解火電虧損和電力緊張,但另一部分意見則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不適宜上調電價,而應鼓勵電力企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微調電價對火電企業緩解作用有限,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最終只能導致煤電價格雙雙上漲,上漲的煤價很快會吃掉微調的電價。”上述人士説。

  火電深度虧損致紛紛停産

  中電聯預測稱,今冬明春全國最大電力缺口3000萬-4000萬千瓦,較2011年前三季度更為緊張。除西北、東北電網外,其他地區電力供需形勢持續緊張。今年年初我國就有20個省級電網電力供應緊張,電力缺口高達3000萬千瓦,這種電力缺口一直持續到夏季,進入冬季又進一步惡化。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認為,今年的缺電主要是機制性及區域性缺電:煤電價格上漲較快導致火電廠出力不足,電網跨區輸送能力不足使得地區間的調劑發生困難。

  河南一火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國內裝機容量的暴漲,本不應該缺電,但現在卻頻頻出現多個省份拉閘限電,這不是國內發電裝機容量不夠,而是佔據電力供應主要份額的火電企業因為煤價上漲過快而電價僅微調,成本壓力下紛紛陷入深度虧損,無力發電。

  中電聯最新報告指出,“十一五”的5年間,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凈增4.5億千瓦,創造了世界電力建設的新紀錄。同時,據中電聯對五大發電集團今年1-7月的經營情況統計顯示,五大集團合計虧損74.6億。

  而五大電力集團中裝機以火電為主的大唐集團更是慘澹,據稱,大唐集團今年虧損面已達67%,旗下30家虧損嚴重的電廠資産負債率超過100%,嚴重資不抵債。

  火電廠發電虧損讓企業沒有動力發電。據業內預測,整個南方五省,約有兩成的火電沒發出來。而大唐旗下湖南一火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煤價漲得一塌糊塗,發電就虧,而且還常常缺煤。

  “也就是央企還能這麼虧損著維持,換成民營企業早就宣佈破産了,現在各地銀行雖然都不願意貸款給火電企業,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銀行都有支持火電企業的硬性指令,銀行只能勉為其難。”深發展一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過內蒙古一煤炭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煤價高企,很大原因是因為油價太高導致運輸成本過高,煤價本身因為受制電煤協議,並沒有漲價太多。

  煤電矛盾的突破口

  從未來的能源走勢來看,要解決國內糾結多年的煤電矛盾卻非一朝一夕之事。

  11月18日,國際能源署署長Maria van der Hoeven在發佈《2011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時表示,在過去的十年內,煤炭消耗的增長佔全球能源消耗增量的近一半,其中大部分來自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電力部門;預計2009-2035年期間,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增長69%,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將比美國高出近70%;如果中國在此期間有效落實“十二五”規劃,有望減緩煤炭需求的增長,推動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的需求。

  大唐發電一負責人指出,對於中國來説,重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高度依賴煤電資源,煤電需求旺盛是導致煤價高企和電力短缺的根源。調整能源結構、理順價格機制對中國來説是當務之急。

  中電聯數據顯示,我國年發電量從2005年的24975億千瓦時增加到2010年的42278億千瓦時,用11.1%的用電量年均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長。

  電力系統一位資深專家同時告訴記者,電力央企內部矛盾很深,機制陳舊,也導致了電企盈利率過低,理順煤電體制矛盾的當務之急也要建立高效電廠。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也坦承,央企又要壟斷又要盈利,這種機制下政府就沒有辦法放開定價權,理順能源價格機制必須要從企業層面放開市場,引入競爭機制。

  “煤炭支撐了經濟增長,但未來發展前景取決於高效電廠和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推廣。”Maria van der Hoeven説。

熱詞:

  • 上調電價
  • 電價上調
  • 國家發改委
  • 煤價
  • 分歧
  • 中電聯
  • 電價上漲
  • 電價調整
  • 電力缺口
  • 電力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