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海徐匯區加大投入扶持“民非類”文化企業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9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上海11月19日電(記者 李榮、袁昭宇)“明年用於扶持民間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活動的資金將放大3倍,明年將達到200萬元。”上海首個全國公共文化示範區——徐匯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日前,上海社區文化正在轉變“唱戲”模式,把政府的文化項目放到市場上運作,讓文化企業在市場中壯大。

  “最想要的是演出機會”

  政府讓出一部分“戲”,讓給民間非營利性文化企業來演。文慧滬劇團負責人王慧莉説,“民非類”的文藝團體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演出機會”。

  據了解,明年徐匯區將把政府的部分公益性文化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讓社會各種“民非類”文化企業去運作。業內人士認為,相比高雅文化而言,“民非類”企業的文化産品大多數以民間文化為主,具草根性和公益性,“是主流文化的基礎”。

  最近,徐匯區文化局將開通專門用於文化類項目的招投標平臺,今後諸如公益性演出、龍華廟會等各種政府文化項目的招標信息以及文化類人才的招聘等信息,都將在這個平臺上向社會發佈,最大程度地實現用市場機制配置文化資源。

  用政策刺激新戲“出爐”

  長期以來,民營或“民非類”文化企業由於資金緊缺,新創作品不多,常讓老百姓覺得“看來看去就那幾齣戲”。為此,上海徐匯區政府嘗試以政策“刺激”新戲出爐。

  去年,徐匯“民非類”的大眾交響樂團創作清唱劇《徐光啟》,樂團資金比較緊張,區政府給予10多萬元的政策補貼。今年,文慧滬劇團創作反映地下黨鬥爭的滬劇《李白》,劇團自身投入了近百萬元,政府給予了10萬元的政策扶持。劇團負責人説,“這10萬元錢表明政府對這個戲很認可,團裏上下覺得很受用”。

  青年人才奇缺,也是制約民營劇團和“民非類”文化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創作人員老化,使部分作品從創作題材到表現形式,難脫傳統藝術的窠臼。為此,徐匯區文化部門今後將拿出“編制”,招聘部分具有戲曲專長的青年人才充實到文化館和文化中心,以此加大對民營和“民非類”文化企業的業務指導。

  “烹飪”出不同口味的大戲

  社區文化建設,必須顧及不同群體的需求,在體現“主流文化”的前提下,為百姓烹飪出不同口味的“文化大餐”。

  據了解,在徐匯區的華涇地區,外來務工者較多,社區文化以川劇變臉和雜技等帶有家鄉氣息的節目為主。在徐家匯地區,年輕“白領”比較集中,給他們送去的是古典歌劇、交響樂、弦樂、名家説唱等節目。

  徐家匯街道的負責人説,每次演出,走道裏都坐滿了觀眾,場場爆滿。

熱詞:

  • 文化企業
  • 民非類
  • 徐匯區
  • 文化大餐
  • 文化項目
  • 烹飪
  • 文化産品
  • 演出
  • 李白
  • 徐光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