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勾犇
“童緣”,就是與兒童有緣。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幾個領導最後給斥資2000萬的公益慈善資助型項目起了這個名字。
7月15日,兒慈會再次推出資助社會公益慈善組織的資助項目,通過民間NGO組織、群眾團體,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兒童、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進行生存救助、醫療救助、心理救助、技能救助和成長救助。
實際上,在去年他們已動用300萬元資助了7個民間組織項目做試點,成效很好,於是今年便大幅提高了資助金額。對於兒慈會領導來説,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幫助更多的孩子脫離困境。
被喻為“釣魚工程”的福建寧化助學項目,基金會資助了20萬元,通過企業募集了幾十萬元,當地政府又拿出300萬元。這就是兒慈會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動員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力量對困難兒童給予關注和幫助。這樣産生的影響,遠比12個人運作一個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大的多。
現狀 民間組織“愁”款
7月15日,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徐正志很早就來到兒慈會項目啟動儀式的現場。他所在的基金會去年9月剛剛成立,是北京市民政局下註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組織。用他的話説,他們的基金會直接“紮根”青海最底層,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直接面對西部最貧困的孩子,今年他們的目標是至少要資助30所學校。
他們基金會比較特殊,募集的款項主要來源於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社會募集款項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去年所用資金大概300萬左右,其中行政經費完全由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另行支出,全部善款完全用於資助西部孩子。
在徐正志所在的項目部裏,一共就3個人,每年他們都會有1到2人在青海進行項目考察,直接到孩子們的家裏進行探訪。“20萬的資金,真的不算太多,但是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能幫一個西部的孩子就幫一個。”徐正志説,這筆錢如果申請下來,他們項目部準備用於“字典計劃”,這是他們的一個老項目。在徐正志看來,西部的孩子們貧困現狀遠遠比宣傳的還要嚴重,一本字典在上課時都是三四個人共用。企業的資金有限,他們只能四處“化緣”,找到盡可能多的資金,救助更多的貧困兒童。
一名業內人士稱,公眾的大部分捐款都會流向政府或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一些民間組織力量薄弱,在透明和監管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少會有捐款人將大額捐贈投入民間公益組織。
試水 去年資助7個項目
發愁的不僅是民間組織,手握資金的資助型基金會也為找不到好的項目發愁,這其中就包括兒慈會。
“我們是2009年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正式工作人員只有12人,在公益領域裏是個後來者,是一個小孩。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社會上一些成立時間較長的民間組織,比如太陽村、星星雨和天使媽媽團隊,相對來説運作得比較成熟,但它們資金有限。而我們如果資助它們,就可以通過它們救助更多的孩子。”兒慈會的副理事長李啟民説。
有了明確目標,兒慈會開始了小心翼翼地“實驗”。去年,兒慈會拿出300萬元資助民間組織的公益項目作為試點。基金會項目部趙武軍説,7個項目中,資助額最多的一個項目是湖南省先天性心臟病項目,資助額是60萬元,到目前為止篩查出60多名先心病兒童,已經完成手術的有18個人。在這個項目裏,不僅是基金會資助給每個貧困家庭1萬元,有的時候,當地醫院得知這種情況也會免費,加在一起就要高於1萬元,“這就是一個動員的工作”。
而對於被趙武軍比喻為“釣魚工程”的福建寧化助學項目,基金會資助了20萬元。該項目挂靠在寧化縣關工委下,關工委本身具有一定的動員能力,他們通過當地的企業又募集了幾十萬元一起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同時,當地政府又拿出300萬元。對於基金會來講,這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動員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力量對困難兒童給予關注和幫助。“這樣産生的影響,遠比我們12個人運作一個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大的多”。
實施 2000萬幫扶民間組織
有了試點成功的經驗,今年,兒慈會再次推出資助社會公益慈善組織的資助項目,通過民間公益組織、群眾團體,傳播公益理念,倡導慈善文化。最終達到幫助更多的孩子,解決民間組織籌款難題的目標。
這次資助項目的資金是2000萬元,資助項目立項主要是按照基金會的救助範圍和救助原則進行,面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兒童、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進行生存救助、醫療救助、心理救助、技能救助和成長救助。資助項目申請單位包括:具有法人資格,在民政部門註冊的民非組織;在工商部門註冊的以少年兒童教育為主體的公司;以少年兒童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團體,校外教育機構和不具備法人資質的,但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民間公益慈善團隊以及為少年兒童服務的社會群眾組織等。
兒慈會還透露實施步驟:2011年10月底以前,實施第一批資助項目,資金為1000萬元,預計資助50個以上的社會公益組織的兒童救助項目,其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的資助項目要佔到總資助的70%,接受資助的縣以下社會公益組織的比率要佔到總體資助機構的70%,新資助的救助項目要佔到總體資助項目的70%。如果項目執行好,兒慈會將繼續投入餘下的1000萬元。
困難 範圍廣監管成難題
對於拿出2000萬元來資助項目,趙武軍在高興之餘也有些忐忑。
“我們現在是兩難呀!”趙武軍説,首先基金會募集資金很難。運作型基金會有了好的品牌,捐款人就會奔著它去,比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希望工程項目。而像兒慈會這類資助型基金會,由於時間短,民眾認知還不夠。除此之外,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問題也是造成募款難的一個原因。這種局面長期存在下去的話,資助民間組織的資金就面臨斷炊危險。
與之對應的是花錢難的問題。“比如,現在資助50家民間公益組織1000萬的項目,一部分以群眾團體做補充和保障,另一部分要與全社會的民間組織相對接,預計50家組織左右,每個可分配約20萬元。如果將這筆錢給了公益組織,它們是否能保證項目執行得公開透明、效果能否讓人滿意、如何對其監管就成了大問題。現在民間組織發展的狀況參差不齊,確實在執行能力、財務監督等方面都很薄弱”。
如果今年基金會確定資助100個民間公益組織,那麼憑兒慈會現有的12名工作人員,對到全國各地的資助項目逐一考察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因此只能有重點地進行抽查。“如果尋找專業的評審機構專門執行項目監督工作,基金會的負擔會很重,還需要從捐助資金中抽取一部分費用用於承擔專家的差旅費等,這將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趙武軍説。
京華時報記者 侯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