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IMF發佈首份金融評估報告: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6日 0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佈的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中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在逐漸增加。中國央行稱,總體來看,報告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評價是客觀、積極、正面的,但個別觀點不夠全面、不夠客觀。

  中國金融監管標準比較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日前公佈了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成果報告——《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和《中國金融部門評估報告》。這是IMF對中國開展的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檢查,該檢查是與世界銀行合作進行,全球25個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經濟體同意至少每隔5年接受一次強制性評估,中國是其中之一。

  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充分肯定了中國金融體系近年來在商業化轉型、增強財務穩健性、改進金融監管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報告認為中國金融改革進展良好,金融機構實力不斷增強,金融體系總體穩健,有效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金融服務和産品日益多樣化,有力支持了經濟發展;近年來中國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監管和支付、結算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較好地遵守了金融領域國際標準與準則,在構建反洗錢和反恐融資體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正如央行所言,這份報告的總體評價是比較客觀的。因為中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回落,但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為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對本報記者説。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記者説,中國金融業整體表現穩健,一方面中國經濟處在持續向好的過程中,金融機構贏利空間大;另一方面,中國金融監管標準比較高。總體而言,中國金融體系呈現高贏利且經營比較穩健的狀況。

  仍有風險需要防範

  不過,報告稱,根據IMF與中國政府部門合作對中國最大的17家商業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多數銀行似乎有能力抵禦包括資産質量大幅惡化(包括房地産市場的調整)、收益率曲線的移動及匯率的變化等風險的單獨衝擊,但若上述風險同時發生就將構成巨大挑戰。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助理主任達斯表示,很難預計這些風險什麼時候將同時發生。

  此外,IMF認為中國快速的信貸擴張導致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活動使銀行脫媒現象加劇、房價下跌、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都增加了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

  謝太峰表示,對借款人的軟債權和對存款人的硬債務使得銀行成信用風險聚集地,IMF的報告同樣也提示我們,金融業的隱患也是存在的。從中國的情況來講,一是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會影響經濟的增長,如果歐債危機進一步蔓延、世界經濟長期低迷,就會影響到中國的出口行業,大量的外向型企業可能會出現資金週轉的問題;二是國內地方政府債務平臺的問題,銀行也有大量的配套貸款,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增加銀行業的風險;三是房地産市場低迷,可能會影響到開發商的還款能力以及大量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因此要把握好調控力度,避免這些風險轉移到銀行系統中去。

  建議並不完全符合國情

  IMF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建議,其中涉及中國應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穩定框架,加快金融體系市場化進程,協調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以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

  IMF有關人士表示,中國政府並沒有義務遵照報告的建議,“但是我們希望報告本身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改革中發揮作用。”

  中國央行認為,報告對中國金融體系未來改革的建議是富有建設性的。“我們也注意到,報告中還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體時間框架和優先順序等建議尚需結合中國實際深入研究。”央行同時表示,利率、匯率改革已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市場機制已在利率、匯率形成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明確改革方向的同時,具體推進改革步驟時應根據中國實際情況保持靈活性。

  “IMF的建議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些未必完全符合中國國情。”謝太峰説,“比如利率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這麼快就走向利率的市場化?在目前中國的情況下,這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大量的中小銀行可能會面臨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狀況,因為他們可能不得不用更高的利率去吸存,從而對金融體系造成混亂。因此,對IMF建議的具體實施上,要根據國情來參考。”

熱詞:

  • IMF
  • 金融監管
  • 金融改革
  • 穩健性
  • 金融穩定
  • 金融領域
  • 金融服務
  • 收益率曲線
  • 利率
  • 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