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電聯:電力緊張是不忽悠的事實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社記者 鄭曉奕

  隨著冬季取暖用電高峰來臨,全國電力緊張形勢進一步加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預測,今冬明春全國最大電力缺口在4000萬千瓦左右,其中既缺煤又缺水的華中和華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最為突出。

  中電聯有關負責人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多年得不到解決的煤電矛盾,國內煤價持續上漲,電價未能及時聯動,是造成電力緊張、火電企業嚴重虧損的根本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説,多年累積的煤電矛盾在今年有趨於惡化之勢,並將對我國電力安全産生重大影響。”

  近期有經濟學家發表文章質疑“誰在忽悠電力緊張”,認為五大發電集團並未虧損,而是嫌錢賺得不夠多,為了“忽悠”加價,“找各種理由推脫”發電,導致電力緊張。中電聯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就此作出回應。

  有觀點質疑華能國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國電電力、上海電力等電力上市公司上半年財報顯示為盈利狀態,但官方數據則顯示其母公司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業務卻是嚴重虧損。中電聯認為,二者數據並不矛盾,這些資産優質的上市公司的效益情況不能完全反映出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業務整體虧損現實。

  這些上市公司屬於五大發電集團中的優質資産,旗下多數電廠佈局在火電效益相對較好的江蘇、浙江等東部地區,上網電價相對較高,對煤炭價格上漲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強,並且這些上市公司的裝機容量只佔其母公司裝機容量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五大發電集團中的非上市部分電廠經營則普遍比較困難。這些資産狀況相對較差的發電機組大多分佈在中部、東北和西部地區等上網電價較低的地方,無法承受煤價上漲的成本壓力,絕大部分已經陷入鉅額虧損的境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部六省、東北三省的火電企業已全面虧損,甘肅、貴州、雲南、四川、青海和重慶也出現全面虧損。中電聯統計表明,1-7月份,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業務虧損180.9億元,同比增虧113億元。

  有觀點認為一些電廠將低於市場價的合同煤不用於發電,而是加價倒賣。中電聯負責人認為,7億噸左右的全國重點電煤合同量,是各電力集團骨幹電廠維持基本電力生産的煤炭保障,而且這些合同煤不到電廠全年耗煤的40%,還另需採購更貴的市場煤。

  據中電聯透露,在合同煤與市場煤價差拉大的情況下,合同兌現率呈現下降趨勢。發電集團的合同電煤兌現率在5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全國重點電煤合同實際交易量僅在4億噸左右,全國約有15億噸左右的電煤需要從市場上採購。”

  中電聯數據顯示,儘管“越發越虧”,但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1-9月份的火電發電量仍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3.9%、9.4%、14.0%、21.8%、14.6%,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也高於全國平均數,反映出五大電力集團在保障我國電力供應中發揮的基礎性作用。

  至於説我國的發電生産煤耗水平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中電聯負責人認為,這是不了解情況。這種説法既不了解我國幾十年來在節能提效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也不了解各國火電結構不同産生的效率水平差異,即一些國家以天然氣發電為主的火電效率與我國煤電為主的火電效率是不能直接對比的。

  事實上,我國火電發電量中有95%左右為煤電,我國供電標準煤耗從1978年的370克/千瓦時,下降至2010年的333克/每千瓦時,32年間累計降低了138克/千瓦時,尤其是“十一五”期間下降了37克/千瓦時,中國燃煤電廠效率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比美國燃煤電廠效率要高2個百分點。

  中電聯這位負責人表示,解決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從深層次來講要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但在目前電價體制改革尚未到位、競爭性電力市場尚未建立的條件下,煤電聯動機制仍是解決煤電矛盾的有效措施。建議適時啟動煤電聯動機制,將欠賬的電價聯動到位。

熱詞:

  • 中電聯
  • 火電
  • 忽悠
  • 中電投
  • 電力供需
  • 電力缺口
  • 電力市場
  • 標準煤耗
  • 電力上市公司
  • 電力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