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全民理財時代,老年人如何理財才能避免較大的風險,獲取穩定的收益。筆者採訪中發現老年人理財陷入誤區的比年輕人更多。
誤區
理財産品哪家收益高買哪家其實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我平時投資買理財産品比較多。現在各家銀行的理財産品很多,收益率也有差別,但是收益基本上都能保障,到期收益一般能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
市民老周告訴記者,他周圍很多朋友都在買理財産品。像他自己,就有很多家銀行的貴賓卡,銀行客戶經理經常會主動發産品信息給他。老周呢,比較以後看哪家收益高一點,就買哪家銀行的産品。
“選擇産品的時候,我主要還是看收益率,當然,也會了解這個産品的資金投向之類的。風險肯定有的,現在很多理財産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但是基本上都不太會産生什麼問題,産品到期後都能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老周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
採訪中,筆者了解到,類似老周這樣的老年投資者很多:喜歡購買相對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喜歡在空余時間對比各家銀行的産品收益率,這甚至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在購買銀行理財産品時,是不是只要看收益率就可以了呢?銀行理財産品真的沒有什麼風險嗎?這還真不一定。
業內解説
比較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受到50歲以上投資群體的偏好。這一群體可供選擇的投資渠道相對比較少:像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産品,除非是部分家庭經濟寬裕、又具備金融理財知識和良好心理素質的群體,一般不建議重點去配置;所以比較多的人選擇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産品、保險等。
“因為空閒時間多,所以老年投資者可以貨比三家。現在銀行理財産品類型複雜,投資者購買時要慎重選擇,需結合産品投向、産品風險等級等多個因素來綜合考慮。比如:有的客戶買了預期收益較高的産品,過陣子可能發現購買的産品是挂鉤股票的,而且不是固定收益的。”
“除了産品的資金投向外,其他如産品到期期限、客戶整體資金使用情況等都需考慮在內。一味追求收益高的産品並不可取。比如一款15天期限的銀行理財産品和一款半年期的産品比較,可能是前者的年化收益率比較高,但是這款短期産品之後,接下去有沒有産品承接?空當期往往會影響資金的整體收益。考慮到這一因素,如果這筆資金一年半載內是閒置狀態,還不如購買半年期産品,收益更加穩定。”某銀行理財師毛彤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