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季報業績鶴立雞群 銀行業鉅額特許利潤受關注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0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華曄迪、王凱蕾、羅宇凡)三季報披露已接近尾聲,從已披露數據看,相較今年上半年及去年,上市公司此番三季報業績難稱靚麗。不過,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出現下滑的背景下,上市銀行無論是營業收入、凈利潤還是增長率,都再一次做到“鶴立雞群”。

  業績“鶴立雞群”:15家銀行凈利近6900億元

  據記者粗略統計,已公佈三季報的15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近6900億元,同比增長約31.6%,有12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超過30%,其中,民生銀行以64.42%的凈利潤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國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也超過22%。

  五大國有銀行中,工行以稅後利潤1640億元蟬聯“最賺錢銀行”桂冠;緊隨其後的是建行,實現凈利潤1392.07億元;農行凈利潤達1007.76億元;中行稅後利潤為1012.84億元;交行凈利潤384.16億元。就增速而言,農行仍一路領跑,較上年同期增長43.59%,其他四大行保持在20%至30%的區間內。

  股份制銀行增速更為突出,除南京銀行增速28%外,其他股份制銀行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均超過30%,其中,民生銀行、深發展、華夏銀行分別以64.42%、63%和44.42%的增幅居前三,其他銀行增幅則介於30%至40%之間。

  相形之下,其他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情況遜色不少。據深圳證券信息公司數據中心統計,截至10月28日,滬深兩市已披露三季報的1917家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18%,超過三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在有可比數據的1851家公司中,第三季平均營業收入環比二季度增長1.59%,凈利潤環比減少6.59%。

  記者查詢歷史數據發現,近五年來,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多數情況下都高於其他上市公司總體利潤增長率。此前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報數據就顯示,16家上市銀行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650.22億元,各家銀行凈利潤普遍出現30%以上的增幅,行業平均增幅38.33%;與此同時,滬深兩市22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943.30億元,同比增長22.31%。

  什麼成就銀行的“旱澇保收”

  同以往一樣,凈息差再度成為帶動銀行業績創出佳績的主要推動力。記者根據三季報數據所作統計顯示,15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息差收入總額達到1.29萬億元,佔到營業總收入的78.9%,其中,五大國有銀行凈息差收入佔總營收的75.7%,股份制銀行凈息差總收入佔總營收比例則超過90%。

  統計顯示,15家銀行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幅介於18.82%至43.37%之間,均值為31.2%,其中,五大行增幅均在30%以下;股份制銀行利息收入增長則相對突出,除興業銀行增幅27.6%外,其餘銀行增幅均在30%以上,華夏、南京、民生三家銀行增幅超過40%。

  頗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往多得益於貸款規模增長帶來利息收入增長不同,在當前信貸規模增速減緩背景下,上市銀行此番利息增長多源自銀行議價能力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15家上市銀行前三季度凈利差幾乎無一例外同比出現上升,多數銀行第三季度凈利差在上半年上漲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當前,多數銀行凈利差已升至2.5%上方,一些股份制銀行凈利差甚至已超過3%。

  在諸多銀行業內人士看來,加息通道下,銀行的資金成本不會同步上升,貸款收益卻會有明顯增長。加上在信貸緊縮背景下,銀行議價能力提升,利率從貨幣寬鬆時代的下浮轉為大幅上浮,使得銀行凈息差收入明顯增長。

  廣東金融學院理財研究中心主任趙立航就認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凈息差收益增長,與從緊貨幣政策下,銀行議價能力不斷攀升有直接關係,央行年內已經數次加息都是對稱加息,而貸款利率早已實現“市場化”,出價高者得,這使得銀行的貸款收益大幅提高。

  此間業內專家指出,在信貸緊縮背景下,銀行主動調整經營結構,大力挖掘小微企業等高定價客戶,是部分銀行息差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但總體而言,我國目前規定存款利率上限、貸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護格局,使得銀行享受了隱性的鉅額“特許利潤”。

  這也是近年來即便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企業利潤普遍下滑而銀行依然能“獨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回顧上市公司業績,不難發現,無論是在業績普遍飄紅的2007年,還是在籠罩在一片慘澹愁雲下的2008年,抑或是在業績表現相對平穩的2009年、2010年,上市銀行始終都能做到“旱澇保收”。

  以上市公司業績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比較嚴重的2008年為例,有統計顯示,當年公佈年報的1624家上市公司實現利潤8209億元,同比下滑16.88%;同期13家主要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3719億元,同比增32.82%。

  上市銀行利潤大漲 企業利息支出暴增

  貸款人和放貸人是零和博弈的雙方,一方因由於議價能力提升收益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必然要承受貸款支出增加而導致最終收益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已披露的三季報表明,有超百家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務費用過億元,一些企業由於融資成本提升、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導致業績下滑、虧損面擴大,相關例子信手拈來:

  吉電股份前三季虧損7115.14萬元,當期財務費用為2.71億元,去年同期則僅有6680.88萬元;永安林業前三季度虧損1217萬元,而去年同期實現凈利潤108.33萬元,該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利息支出增加所致;吉林化纖第三季度虧損1.33億元,虧損面繼續擴大,該公司稱,財務費用本期同比上升98%,主要原因是融資成本上升……

  相較上市公司,融資成本上升對於中小企業的影響更大。此間企業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反映,受持續偏緊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銀行放貸門檻日漸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通常在基準利率上上浮30%至40%,年化利率在8.13%到9.18%之間,即便這樣,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也很難獲得銀行貸款。

  與此同時,民間借貸利率更是高得驚人。廣州交易會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金勝告訴記者,融資難導致行業內拆借利率“水漲船高”,月息6%,有些“過橋”借貸甚至收到10%以上的月息。

  受此影響,一些企業甚至萌生退意。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大連天元建材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麗君就告訴記者,貸款利息已遠高出生産利潤,要不是訂單量比較大,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生産,把工人和物料都利用起來,企業根本不想費這個神,“就賺點出口退稅的錢了,做完這批暫時休整觀望一段再説”。

熱詞:

  • 三季報
  • 業績下滑
  • 利潤增長率
  • 上市銀行
  • 業績表現
  • 上市公司
  • 銀行業
  • 息差
  • 旱澇保收
  • 股份制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