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中西藥復方不被國際標準認可 白雲山召回非個例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尷尬中西藥

  中西藥復方製劑並不被國際標準認可,而民間受“中藥無毒副作用”的説辭引導,病患者更易過量或重復服用,甚至醫務工作者對此也不夠謹慎

  《財經》記者 孫滔

  香港衛生署在一次市場監察行動中發現,“白雲山”感冒清膠囊(註冊編號:HKP-02662)含有微量退熱止痛的西藥成分對乙酰氨基酚。

  9月27日,香港衛生署指令中成藥進口及批發商“達之行貿易公司”從市場回收此産品(批號:113004)。此批次産品於今年5月開始在港銷售。

  香港衛生署新聞及公共關係組對《財經》記者介紹,該批次“白雲山”感冒清膠囊,每粒含0.29毫克對乙酰氨基酚。

  對比內地市售感冒清膠囊24毫克對乙酰氨基酚含量,此批次産品的對乙酰氨基酚含量似乎微不足道,但香港仍因“中藥添加西藥成分”違反相關法規,採取召回行動。

  召回事件的根源在於香港和內地對於中成藥標準制度有異。香港的中藥標準遠遠嚴格于內地,即不允許中藥添加西藥成分,但內地不僅可以,且銷路甚廣,甚至還會出現無西藥標識情形。在中藥里加入西藥成分,且未給予應有的含量和副作用標示等,很可能使患者超量服用,結果造成藥物中毒。

  此類中西藥結合但未標明西藥成分的藥品在香港已查處多起,僅今年以來就發生了四宗,這也反映出此類中西藥復方製劑類藥品並未獲得國際標準認可。

  違規的中成藥

  對乙酰氨基酚添加是蓄意還是無意?

  10月10日,廣州白雲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000522,SZ)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發佈聲明稱,該廠僅承接了此批次藥品的外包裝工序。而産品是根據委託方香港達之行貿易公司提供的加工産品處方工藝、質量標準按照GMP規範進行生産,委託方提供的“感冒清膠囊”處方全部為中藥,不含西藥成分。

  該廠還表示,不存在藥品外包裝工序中人為加入或混入西藥成分的可能性。

  香港衛生署初步調查認為,達之行貿易公司負責産品進口後的外包裝,由於這一過程中産品沒有外露,因此受污染的可能性較低。雖然該産品只驗出微量的對乙酰氨基酚,仍有可能是被蓄意加入産品中,或在生産過程中出現交叉污染。

  中國藥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杜冠華告訴《財經》記者,對乙酰氨基酚是外來物質,幾乎沒有可能由於操作失誤而混入。

  而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梅全喜則認為,0.29毫克含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所起到的醫療效果不會明顯,因此不大可能是故意添加的結果。

  目前香港方面已將事件轉交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港方回收的藥品並非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藥産品註冊證》的産品。

  在事件完成調查後,香港衛生署將轉交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跟進,或作出檢控。據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規定,任何人售藥物而其性質、物質或品質與購買人所要求的藥物不符,最高可罰款1萬港元並監禁三個月。

  “白雲山”事件並非個案。香港衛生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今,港方共發現包括“白雲山”事件在內的四宗註冊中成藥摻雜西藥事件,所摻西藥包括有“格列本”“撲熱息痛”“氯沙坦”及“阿伐他汀”。四起事件皆涉及內地生産方。

  撲熱息痛,顧名思義即解熱鎮痛,也是西藥對乙酰氨基酚的別名。該藥早在1878年被合成問世,在美國從1955年即成為非處方藥品。

  內地抗感冒藥的中成藥中均配以解熱鎮痛類、抗過敏類西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馬來酸氯苯那敏等。常用的維C銀翹片、感冒清片、感冒清膠囊等中成藥中,都有含量不等的對乙酰氨基酚。如感冒清膠囊均為每粒裝0.5克,其中含對乙酰氨基酚24毫克。

  藥物治療中,只有達到藥物有效劑量即最低劑量,才能發揮療效。內地市售“白雲山”感冒清膠囊標明的用法用量為,成人一次1粒-2粒,一日三次。也就是説,成人日攝入對乙酰氨基酚不超過144毫克。

  一般劑量的對乙酰氨基酚較少引起不良反應,但長期大量使用則對於腎功能低下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危害較大,同時,孕婦等敏感人群則更需謹慎。港版“白雲山”感冒清膠囊的潛在危險也在於,病患者不知其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可能會大量服用。

  中西藥復方製劑在內地被歸類為中藥製劑,例如,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藥監局)規定中,共135個廠家的感冒清膠囊均被歸入中藥類,而這種分類方法難免起誤導作用。由於民間認可“中藥無毒副作用”的説辭,打著中藥牌的中西藥復方製劑在內地容易被接受,且病患者往往忽視其西藥成分,因此更容易導致病患者過量用藥或者重復使用名稱不同但成分相似的藥品等,因而産生副作用。

  以維C銀翹片為例,其為13味藥製成的中西藥復方製劑,其中含維生素C、對乙酰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又稱“撲爾敏”)三種西藥成分。藥監局2010年9月發佈了其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在1885例不良反應案例中,發現病患者存在未按照説明書推薦的用法用量使用,或同時合併使用與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藥品,或對本品所含成分過敏者用藥等情況。

  而國家中心數據庫維C銀翹片病例分析提示:該産品的安全性問題與其所含的相關西藥成分有一定關聯性。2010年底國家藥監局對維C銀翹片安全性警示通報。

  “中西醫結合”憂慮

  “中西醫結合”概念始於1956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學中”“中學西”的號召下,中國內地醫學界出現了中西醫結合的潮流。

  由於當時沒有全國性的藥品管理法規,各地方部門獨立審批了多種中西藥復方製劑,並大範圍應用於臨床治療。在2003年前後,藥監局陸續停止了按地方藥品標準生産而經過再評價和整頓後,未能升入國家標準的品種。

  至今,獲國家批准註冊的5000多種中成藥中,至少有200余種為中西藥復方製劑,其中大多數為上世紀80年代之前審批入市。這些中西藥復方製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疾病。

  近20年來則鮮有中西藥復方製劑藥新品上市。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劉建勳對《財經》記者分析,目前政府對這類藥的基本態度是不鼓勵、不批准,於是很難有新藥得到審批,“該政策實施近20年,雖沒有明確下發文件,但操作上一直如此”。

  劉建勳稱,中西藥復方製劑無論從法規上還是管理上,會引起很多麻煩。其一,這類藥不能簡單歸入中藥或西藥,因為中藥是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製劑,既然添加西藥成分就不能歸入中藥類別。而目前國家的藥物分類只有中藥、化學藥和生物藥。其二,中西藥復方製劑在理論和技術上均有不足。

  對中西藥復方製劑質疑的聲音不斷,主要包括其沒有現代醫學、藥物學的理論依據,也不能用傳統中醫藥理論解釋,甚至沒有確切的研究資料證明它與單用化學藥品療效的差異,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更是空白,也不符合臨床合理用藥的原則。

  以治療感冒為例。現代醫學認為感冒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當感冒病毒入侵感染鼻咽部粘膜上皮細胞,造成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症介質,導致鼻塞、流鼻涕等症狀。但普通感冒為自限性疾病,即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即可痊癒。

  而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正是對症治療,鎮痛作用的確切機制仍不十分明確,但已知其對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製作用,因而可起到解熱鎮痛之效。

  中醫的觀點則是,感冒分為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等解表散寒藥。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辛涼解表。

  感冒類中西藥復方製劑則要綜合此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理論來治病。杜冠華認為,中西藥復方製劑不僅在安全性方面無法保證,其將中藥和西藥混為一體的理論基礎亦不足,“説不清楚放在一起的理由和效果”。

  按照藥監局頒布的《藥品説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中西藥復方製劑必須明確標識其所含西藥成分和用量。

  醫務工作者也常常告誡病患者,中西藥復方製劑不同於純中藥和西藥,不能簡單地按中成藥或西藥的用法去使用。在服用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之際,不能再使用同種成分的西藥或隨意加大該中成藥劑量,以免重復用藥或用藥過量。

  但梅全喜在工作中也遇到如下情形:有醫生開出的治療感冒處方是,感冒靈沖劑兩袋,白開水送服“白加黑”片;若感冒較重則加服維C銀翹片。

  每袋10克裝感冒靈沖劑含對乙酰氨基酚200毫克,“白加黑”每片含對乙酰氨基酚325毫克,維C銀翹片每片含對乙酰氨基酚105毫克,如此一日服用三次,病患者的對乙酰氨基酚攝入總量過大。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曾警告稱,過量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藥品可能傷肝,進而危及生命。

  10月7日,香港衛生署再髮指令,召回一種名為“消脂心康寶”的中成藥,其中含有“氯沙坦”及“阿伐他汀”兩種西藥成分。

  頻發的中藥在港違規事件提醒內地在藥物開發方面,已到了從歷史誤區中邁出的節點,國家醫藥管理部門亦應對中西藥復方製劑給予明確態度,規範此類藥品。

  資料

  2011年1月至10月香港檢出四宗註冊中成藥摻雜西藥事件

  2011年1月至今,香港衛生署共發現包括“白雲山”事件在內的四宗註冊中成藥摻雜西藥事件。

  10月7日,香港指令召回一種名為“消脂心康寶”的中成藥,其中含有“氯沙坦”及“阿伐他汀”兩種西藥。

  “氯沙坦”是一種降血壓藥,其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及影響腎功能;“阿伐他汀”為降血脂及膽固醇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頭暈、皮膚紅疹及腸胃不適。

  9月27日,香港衛生署指令中成藥進口及批發商“達之行貿易公司”從市場回收“白雲山”感冒清膠囊(註冊編號:HKP-02662),此産品中含有微量退熱止痛的西藥成分“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副作用為長期大量使用對於腎功能低下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危害較大,孕婦等敏感人群需慎用。

  9月1日,香港在一種名為“華順”追風透骨丸的中成藥中發現微量“撲熱息痛”,因此懷疑為生産過程中出現交叉污染,或可能蓄意加入産品中。

  副作用同上。

  3月10日,香港在一種中成藥“金鷗牌龍の丸”中發現含有西藥成分“格列本”。

  “格列本”用於治療糖尿病。其副作用包括作嘔及腸胃不適,不正當使用可能導致血糖顯著下降,甚至死亡。

  本刊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