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證券報:財政政策有望發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期,財稅領域兩項改革引人注目:原油天然氣率先從價定率計徵資源稅,滬浙粵深四省市獲准開展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觀察人士認為,當前物價見頂之勢漸明,經濟發展主線將圍繞“保增長、調結構”展開,財政政策有望發力。

  去年以來,央行連續5次加息,並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控通脹”起到重要作用。不過,貨幣政策一般實行總量調控,強調通過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指標間接影響實體經濟,在執行“控通脹”目標時成效顯著,但在調整經濟結構方面,往往效果有所不足。

  相反,財政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則相對精準且立竿見影。此前,國務院明確對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就直接刺激了這些産業的發展。而此次原油天然氣率先從價定率計徵資源稅,提高煤炭、稀土等資源的徵稅標準,也有助於經濟向高科技、低耗能、輕污染的産業結構方向調整。

  當前經濟增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也與我國財政體系有關。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相比中央財政收入,地方政府收入佔比逐年下降。2010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甚至不足中央的一半。地方政府青睞土地出讓收入和地方融資平臺,加之銀行對房地産、基建等大項目的偏愛,經濟增長依賴房地産和基建項目投資的問題難以根本解決。

  “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無疑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主線,財政政策理應發揮更大作用。財政政策或將在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第一,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推動自主創新,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加大對節能環保、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這些針對性強的政策調整中,財稅政策大有可為。

  第二,打破地方融資怪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給地方財政鬆綁,這對經濟結構調整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財政政策可以做一些有益嘗試。如完善地方政府自行發債有關政策,適當改革中央和地方財稅分配體制,建立地方政府債務約束和投資約束機制等。此外,如何引導地方財政投向高科技、低耗能行業,更加重視民生、刺激消費,也是未來財政體系改革中要著力解決的地方。

  第三,繼續改革和完善稅制,推行增值稅改革,完善消費稅制度,繼續推進資源稅、房産稅改革,實施有利於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增加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記者 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