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周小川:國內製造業對照日本經驗轉型需要較長時間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新浪舉辦的論壇上表示,儘管國際市場形勢不穩,今年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仍有所改進,“中國製造”威風猶存;不過近年國內製造業減速現象明顯,面臨挑戰嚴峻,而從日本經驗看,轉型需要較長的時間。

  今年貿易情況改善

  談及今年的國際收支,周小川表示,單純用絕對值來分析並不有效,應該用經常項目差額與GDP之比來衡量。

  他説:“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對GDP之比,最高的年代2007年、2008年在10%左右,或者還略微高出10%,隨後就有所降低,2010年下降到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

  這一比率不斷下降,意味著中國經濟近年的發展中,對外貿易順差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少。不過周小川表示,估計2011年經常項目順差比GDP能達到4%左右,修正了上半年的頹勢,“有一個明顯的改進”。

  以沿海“三來一補”起家的“中國製造”,常被貼上“低附加值”的標簽。周小川認為,隨著基礎設施成熟和政策有意識的引導,勞動力、知識技能迅速集中,可提高附加值。

  他透露,“三來一補”掙到的錢佔出口價值可能不到10%,後來逐步提高。“在2005年匯改的時候,我們附加價值率已經達到了35%。從今年的數字看,加工貿易的附加價值率已經超過43%”。

  中國製造業減速

  強大的“中國製造”似乎遇見不少麻煩,但周小川認為,國內工廠雖面臨成本上升、市場環境改變,卻仍有餘地可騰挪。“廠商的餘地往往超過我們想象。”他説,比如廠商最開始認為利潤調整3%就要關門了,但實際上調整3%,還是掙紮下來了,再調整3%,又掙紮下來了。

  然而,中長期培育的産業“集群效應”面臨轉型,則難以在短期完成。周小川認為,中國製造業産能正在減速,生産要素也不像過去一樣集結:農民工進城較大比例地去了建築業和服務業,四萬億刺激計劃裏基本沒有製造業的投資,新增貸款更多去了基礎設施、市政、服務業等……這樣的艱難轉身可能要數十年。周小川回顧了日本經驗: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房地産泡沫破裂,90年代開始對國內經濟進行調整,主要的口號就是“轉向內需為主的經濟”。“現在快兩個十年過去了,我們還是聽到日本人討論説,他們還沒有真正學會如何實現以內需為主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