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擺脫危機 歐洲應向美國學習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2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肇始於美國,但歐洲卻受創更重,現在仍陷在債務危機的泥潭中難以自拔。其癥結與歐洲體制有關,比如,它缺乏一個強勢的央行,也沒有統籌大局的財政部,在具體決策上,歐洲也更為猶豫拖遝,遠遠比不上美國行事果決。同樣是面對債務問題的難兄難弟,但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一些經驗,值得歐洲借鑒。

  在當前風雨飄搖的市場狀況下,美國可提供給歐洲的最有作用的一條經驗,在筆者看來,其實正是在經濟界頗為知名的“鮑威爾主干預理論”。

  擔任過美國國務卿的鮑威爾“聲名鵲起”,是在1991年的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中“完勝”薩達姆政權。對於這場速戰速決戰,時任美參聯會主席的鮑威爾總結説,“如果戰爭不可避免,比如‘沙漠風暴’作戰行動,那就必須立刻行動,堅決果斷,必須集中大量優勢兵力,同時保持靈活機智”。

  該概念隨即被運用到經濟領域。美國前財長魯賓就曾表示,1995年美國出手干預墨西哥金融危機時,他就從鮑威爾理論得到了啟發,拿出了“數額遠超過我們認為所需要的資金”,最終成功平息了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中,面對遭遇滅頂之災的金融市場,美國的對策其實也是“鮑威爾理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迅速拍板,促請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緊急救市計劃。7000億其實就是一個概數,按照保爾森的話,就是用一個足夠大的數目,一是為金融機構“止血”,二是通過“止血”恢復資本市場信心。

  正如今天許多歐洲人反對救援希臘一樣,7000億美元計劃一經公佈,也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一些人指責政府是在慷納稅人之慨,救助貪婪的華爾街,包括多名諾獎獲得者在內的166名美經濟學家致信國會,認為此舉是勞民傷財、效果有限。民意不能不遵從,但保爾森也曾多次表示,政府也痛恨華爾街的冒險和貪婪,但當時壓倒一切的問題是避免金融崩潰。

  作為“鮑威爾主義”的體現,美國政府在落實該計劃中也不無靈活性,比如原來方案擬定為政府出資購買銀行不良資産,但最後考慮到此舉仍不足穩定市場信心,財政部又拍板將其作為股權投資。此外,對於一些銀行逃避義務的舉動,美國財政部又採取單方面行動,迫令各銀行必須在苛刻的注資條件下簽字。

  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劃一直頗有爭議,尤其是救助華爾街的道德瑕疵,一直是美國社會憤怒的焦點,當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即是表現。但理性地看,正是這一大手筆且又具靈活性的措施,使美國最終避免了再次“大蕭條”的命運。

  相比之下,歐洲債務危機現在愈演愈烈,一些銀行因風險敞口過大而陷入困境乃至有破産之虞,其實與缺乏可鼓振人心的大規模救助計劃有很大關係。按照目前最壞的推算,即使希臘違約,歐洲銀行業也只需要2000億-3000億歐元的額外注資,該數額大大低於美國當時的救助額。但歐洲卻難下決策,根子還在歐洲的體制上。它沒有美聯儲式的強勢央行,也缺乏作為主權國家的統一財政,一些領導人囿于國內政治鬥爭,缺乏政治擔當和勇氣。

  當然,即使歐洲最後出臺一個天文數字般的救援資金,也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當前的債務沉疴。救助只能救一時之急,避免信心崩潰,而要治本,歐洲還須改正過度福利和財政無紀律之弊,否則,危機還會重演。(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