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不少電子秤無強檢合格標誌 1招識別是否動過手腳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1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不少市場的電子秤未年檢,容易導致出現少斤缺兩現象。梁文祥攝

  廣州各類商店、超市、集貿市場禁止使用桿秤!近日廣州市政府發出《關於在公眾貿易中禁止使用桿秤的通告》,作出了如上要求。小小一把秤,關乎百姓利益。昨日記者走訪多處市場、超市等發現,桿秤已基本銷聲匿跡,僅被個別“走鬼”所用。儘管市面上使用的多是電子秤、彈簧秤等計量器具,但仍有不少市民反映時不時遭遇短秤。記者注意到,一些交易場所使用的電子秤等並未經過強制檢定合格,其準確與否存疑。

  廣州市質監局稱,市民如發現有商家沒有按規定強檢秤具,或是弄虛作假等,可及時撥打12365舉報,質監部門將馬上處理。

  市場鮮見桿秤

  “長期以來,由於桿秤價格便宜、攜帶方便,在全國城鄉市場上廣泛使用。但市場上不法商販利用桿秤作弊、短斤缺兩坑害消費者的現象屢屢發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據國際法制計量組織要求,凡直接用於公眾貿易的衡器,其示值應使供需雙方清晰可見,且不易被用來進行欺騙性稱量。廣州早在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了《關於禁止在公眾貿易中使用桿秤的通告》(規範性文件),在市區禁止使用桿秤。不過,其使用範圍不包括從化、增城,導致這兩市沒有法律依據開展執法工作,再考慮時代背景的變遷,有必要修改原通告。

  根據新的《關於在公眾貿易中禁止使用桿秤的通告》,在廣州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商場(商店)、超市、集貿市場進行公眾貿易,一律禁止使用桿秤。

  該通告強調,對違反本通告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通告有效期5年。

  記者昨日走訪越秀東興南、海珠石溪、荔灣茶滘一帶的肉菜市場、超市和商店等,桿秤已銷聲匿跡,商家用的多是電子秤或彈簧秤。不過,在一些流動攤販上,仍可見到桿秤的身影。

  對此,質監部門表示,流動攤販不屬於合法經營主體,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不合法性,應當由相關主管部門予以取締。

  市民稱時不時遇短秤

  儘管目前廣州商場、超市已杜絕桿秤,市區集貿市場基本不再使用桿秤,但不少市民反映,即使有電子秤或吊秤,還是會時不時遇到短秤的情況。

  近期,一張名為“貝崗水果市場各水果攤偷秤率調查結果”的圖表在微博等上頻傳,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學生通過調查,在圖表上清晰地展示了廣州大學城貝崗市場平面圖,並用表格羅列出各水果攤攤位的偷秤率,引起同學們對水果攤的質疑。

  這份排行榜統計指出,該市場水果攤販偷秤率為34.42%,更有甚者達到了80%。比如,買了4個蘋果,有攤檔所稱重量為1107克,實際重量只有615克。

  “現在菜肉貴,市場上有很多九兩秤,少一兩就多給了好多錢啊。”住在永福路的林太太經常跑到濂泉路的肉菜市場去買菜,主要看中那裏品種齊全,價格也相對便宜,但是久而久之也難逃短秤陷阱。

  “有一次買排骨,就缺了1.5兩,等於沒了三元錢。”林太太説,如果差了幾元錢一般都會回頭和賣家理論,有些賣家會稱是看錯了秤,然後把錢補回來。但由於沒有收據和發票,如果賣家抵賴不承認,也難有辦法。

  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家住天河區的劉小姐就表示,當前物價高企,缺斤短兩仿佛一個潛規則,很多商家都是低價開賣吸引顧客,然後通過短秤賺回利潤。尤其是海鮮和肉類,單價都比較高,少一兩就少了很多錢。

  記者在走訪發現,與市民反映的短秤情況相呼應的是,有部分市場或小超市使用的電子秤,並沒有經過官方強檢,其準確程度也存疑。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貿易常用的計量器具主要有電子秤、吊秤、臺秤和案秤等幾種,依據規定應當依法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實施強制檢定,檢定週期為一年。經過法定計量部門檢定合格的秤,貼有市質監局的綠色強檢合格標誌,而且是在合格有效日期內(環繞合格標誌的12個小圓圈代表12個月)的秤,才能使用。

  有市民認為,未經政府檢驗的秤具,存在著“暗箱操作”的空間。其實,早在多年前,廣州市場上就爆出有商戶通過在秤下墊泡沫、修改電子秤芯片作弊等情況,以圖瞞天過海短斤缺兩,詐取更多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