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高利貸崩盤:中國式金融危機?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資産泡沫破裂預警系列時評之一

  從溫州老闆排隊跑路,到鄂爾多斯商人自殺;從25%以上的月息,到溫州千億規模的民間借貸。最近一段時間,民間借貸、高利貸崩盤等詞彙成為財經媒體的熱點。讓人擔憂的是,民間借貸惡性事件頻發正預警包括樓市在內的國內資産泡沫的破裂。

  溫州資本的符號意義,早已超出民營經濟的範疇,成為國內“遊資”、“熱錢”的代名詞。在泡沫化的中國,這些熱錢創造了“豆你玩”、“蒜你狠”,創造了天價紅木傢具,創造了藝術品市場的瘋狂,也創造了“辦廠的老闆被炒房的老婆瞧不起”的故事。甚至有觀點指責這些遊資是中國第一“炒家”,推高了房價、推高了股價、也推高了利息。當然,將資産多元化地配置在實業、地産、證券以及藝術收藏品上本來是合理的,但必須警惕的是過度杠桿化滋生了泡沫,並正在加大泡沫破裂的風險,更加大了泡沫破裂的危害。

  筆者前期到寧波、溫州等地調研時看到,大多被高利貸所困的企業家,真正的壓力所在並非長期經營的實業而是在於投資。這些企業家看到了股市、樓市或者藝術收藏品市場的火熱而大舉進入。

  鄂爾多斯的情況則集中地代表了中小開發商的困境。據媒體報道,不久前自殺的中富房地産老闆是被緊張的現金流壓垮的,除了6000萬元剩餘工程款未付清外,中富還有2.63億元的民間債務。鄂爾多斯此前也已出現部分房地産老闆因資金鏈緊張外逃的事件。

  之所以説民間借貸的風險頻發是資産泡沫破裂的信號,是因為許多民間借貸的資金都參與到投資活動中,資産市場中的許多投資者都是“借錢掙錢”、“杠桿投資”。其實,借高利貸的主體更多是中産以上階層,代表了投資需求甚至是投機需求。在正規銀行體系對投資需求控制嚴格的情形下,資産泡沫的破滅是從風控低的民間借貸開始。

  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還並未經歷過全面的資産泡沫。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海南房地産泡沫時,參與投資的主要是企事業單位,泡沫破滅時主要波及企業和金融機構。而目前國內房地産的市場化程度已經遠遠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房地産投資成為居民最主要的投資方式,土地收入成為一些地方財政的支柱,房地産和相關産業也是金融系統的重要客戶。一旦泡沫破裂,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銀行體系而言,雖然現在銀行的風控能力、資本實力遠遠高於股改前,但房地産業務的佔比也遠遠高於以往。統計顯示,去年金融機構房地産新增人民幣貸款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比例高達25.4%,實際與房地産有關係的貸款的比例更高。這是因為許多企業的經營貸款、項目貸款都是以房地産作為抵押,甚至有估算這一比例高達六成。當然,目前看,這些貸款都有足夠的安全性。

  但是,如果房地産業出現整體風險,土地價格、樓市價格大幅下降,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帶動地方債務風險,樓市蕭條導致相關上下游産業萎縮,風險的重疊將使得金融體系不堪重負。歷史經驗顯示,房地産週期與經濟週期具有同步性,在中國經濟受控回落的同時,房地産的週期性下降更容易導致銀行系統性風險,從這個角度講必須警惕泡沫的破裂。(劉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