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0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影響力是增強還是減弱?
圍繞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一個重要問題懸而未解。這就是:中國的影響力是在增強還是減弱?中國是別國的榜樣嗎?中國的經濟實力是否賦予其在其他領域的影響力?
從過去兩周來看,中國的影響力顯得起伏不定。遠在讚比亞,總統競選人邁克爾?薩塔競選時大打反華牌,並且最終當選。近在家門口,緬甸總統吳登盛宣佈將在任內擱置密松水電站建設,致使中國修建多座水壩的計劃落空。此外,中國的鄰國紛紛構築新聯盟,強化舊盟友關係,以防範看似愈加咄咄逼人的中國。(當然,這似乎也是影響力……只是不是北京想要的那種。)
與此同時,祖馬總統領導下的南非政府拒絕向達賴喇嘛發放簽證。此外,筆者的同事柯蘭奇克認為,中國在中亞和東南亞地區不斷擴展影響力。最後,隨便哪一天打開報紙,很容易會産生一種印象:沒有中國的投資,全世界經濟都要完蛋。
如此看來,中國影響力是增強還是減弱呢?這要視情況而定。其實,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涉及諸多不同層面,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例如,某國的影響可能在經濟領域舉足輕重,而在關鍵的安全問題上或許無關緊要。中國從澳大利亞大量購入原材料,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澳大利亞的經濟繁榮,因此中國肯定對澳大利亞經濟有影響力;中國打噴嚏,澳大利亞就要感冒。但是,據稱澳大利亞總理曾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表示,“若情況不妙”,用武力對付中國或不可避免。瞧,中國的影響力再度顯現,只不過是影響澳大利亞人籌劃使用武力對付中國大陸。這可不是北京想要的結果。
談影響力應考慮不同的背景。時間期限是什麼?問題是什麼?影響力原本針對的目標是什麼?外交政策領域中的影響力不僅關乎問題,也涉及具體時間。例如,2009年11月奧巴馬總統訪華前,沒有與達賴會面以免惹惱北京。他選擇在中國之行幾個月後會晤達賴,中國人顯然對此感到不快。11月前中國似乎擁有影響力,11月後就不是這樣。
“視情況而定”這個答案很難令人滿意。但有時候正確的回答就是如此。“視情況而定”也有助於我們避免變得危言聳聽或過於樂觀。中國的影響力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要看具體情況。當我們試圖把握中國的走向,解析其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影響以及我們的應對之策時,需要密切關注這一點。(作者伊麗莎白伊科諾米,北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