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受美歐債務危機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頻繁,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靈活應對資本賬戶開放問題成為熱議話題。
資本賬戶是指資本與金融賬戶,其反映的是國際資本的長短期流動,主要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産、非金融資産的交易,以及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經濟和金融體系相對脆弱,為了防範外匯和金融市場過分波動,往往會對資本賬戶進行不同程度的管制。
但資本賬戶管制只具短期效力。國際經驗表明,對於大型經濟體而言,隨著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資本流入、流出日益頻繁,資本賬戶若不能適時開放,將加劇各種投機風險,對資本賬戶管制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效益卻日益降低。尤其是當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時,對資本賬戶的長期管制所導致的持有該國貨幣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性以及流動性的缺乏,將顯著降低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該國貨幣的積極性,同時也會打擊投資者持有該國貨幣的意願。可以説,資本賬戶開放是一國金融市場化的必然結果,也是一國貨幣最終成為國際貨幣的一個重要條件。
因此,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除了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並先後開放資本賬戶外,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和亞洲的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相繼推進了資本賬戶自由化,有效地滿足了國內外金融資産轉換,進而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
通過國別經驗比較研究可以發現,在資本賬戶開放的次序與進度方面,有幾點啟示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資本賬戶開放應在一攬子綜合改革框架內進行。發達國家如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資本賬戶開放過程中,在貨幣、財政和稅收政策等領域採取了相應的改革配套措施,從而防止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智利在資本賬戶開放中,也巧妙地利用了無償準備金制度來改變短期資本的期限結構,有效地防止了短期資本的過度流入,從而在保持金融穩定和防止貨幣危機方面取得較好的成效。可見,資本賬戶開放次序應有整體協調改革思路,要與其他政策配套。二是漸進但積極的開放模式是發展中國家資本賬戶開放的較好選擇。三是應辯證看待資本管制措施。隨著資本賬戶開放程度的提高,資本流動規模不斷擴大,在一國經濟基礎尚不穩固的情況下,適當地進行資本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國際資本流動的異常波動,避免本國貨幣危機的發生,也有助於配合國內的金融政策。
但政府採取干預措施抵禦匯率波動壓力的同時,資本管制的效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削弱。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本的經歷以及80年代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教訓表明,當匯率受到強大升值或貶值壓力時,資本管制對於限制資本流入或流出的作用並不明顯。因此,發展中國家應根據國情辯證地看待資本管制在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的作用,並依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予以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