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藝術品保險登場遇尷尬 藝術品投保等待黎明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09: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騰訊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最近,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故宮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針對今年以來故宮爆出的“十重門”做出一一回應。其中的五個“門事件”——齋宮展品被盜案的“失竊門”、哥窯瓷器受損的“哥窯門”、4起文物損傷一直沒有披露的“瞞報門”、紫檀嵌玉挂屏被水泡損壞的“屏風門”和古籍失蹤的“古籍門”,從保險的角度來看,都與藝術品保險有著關聯。

  故宮“門事件”讓人們對藝術品保險倍加關注。我國的藝術品保險推廣到現實中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遠?

  登場與尷尬

  去年12月底,保監會與文化部聯合發佈了《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産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大力開發服務文化産業發展的保險産品。在今年1月,保監會明確提出包括藝術品綜合保險、演藝活動財産保險、文化企業信用保證保險等在內的11個試點險種;4月確定人保財險、太平洋産險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三家作為試點保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也在積極加入這個行列。

  據了解,直到今年8月,文化産業險才簽了第一筆藝術品保險大單。投保方為一家金融公司,其在中國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為其旗下擁有和保管的價值高達1.2億元的藝術品投保文化産業保險。保險範圍包括館藏、展覽、運輸等各個環節,涵蓋藝術品因盜竊、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風險導致的損失風險。

  現實中的情況又如何呢?

  本刊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目前國內大多博物館的藝術品都還“裸著”,未上保險。大多博物館和美術館對於館藏藝術品一般不購買保險,一方面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有自己的專門的庫房,庫房內配備有先進藏品陳列儲藏設備,針對不同的藏品分類保存,庫房內部採用國際化標準恒溫濕機組設備,保證藏品不受環境影響;再者採用24小時監控設備,保證藏品的安全,安全系數較高。而另一方面就是高額的保費,遠遠超出館方的財政支付能力。

  湖北美術館陳列展覽部主任肖傳斌介紹,一般該館給藝術品買保險的情況有以下幾種:一是社會徵集的展覽,要視參展方的要求高低而定,作品保險費由參展方自己承擔。二是借展,借用他館藏品或展品進行展覽,由我館為他館作品購買保險。三是館際之間的交流展,則相互為對方館作品購買保險。四是自辦展,一般委託專業的藝術品運輸公司代為聯絡保險公司為展品購買短期保險。

  “當然,國際交流展覽時,我們也要給交流參展方展品購買保險。”肖傳斌説。

  藝術品投保之惑

  對於博物館和美術館來説,藝術品保險的保費往往令館方無奈。由於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是非營利性的,其運營主要靠國家財政支持,而藝術品保險這方面受館方可支出費用限制。許多藝術品在投保時,處於保費的限制,只能根據可支出保費對藝術品“降價”投保,能保多少就保多少了。

  雕塑藝術家、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也有同樣的感受:“有時,我應邀舉行個人展覽,倘若投保的展品受損,保險公司賠付金額也僅僅是展品的材料費而已。沒辦法,本來展費就不高,根本沒有那麼多(錢)投保,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博物館和美術館在藝術品投保時也有同樣的無奈。

  事實上,對於想為自己的藏品投保的個人收藏者來説,能夠尋找到受理藝術品保險投保的保險公司更為迫切。就此,記者電話聯絡了兩家藝術品保險試點保險公司,兩家保險公司的湖北分公司均回復:分公司還尚未有這樣的專業保險産品。而記者連線兩家保險公司北京、上海分公司,了解到只有一家能承保展覽保險——主要是針對展覽場所、醫療、意外保險的第三方保險,但對展覽設備、展品不保——保險公司不承保主要還在於藝術品的價值認定難,考慮承包期間藝術品價格的市場浮動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對此專家建議:藝術品保險市場只有跨越當下藝術品保險的現實距離,才真正能夠“飛入尋常收藏家”。

  《保險仲介》:國外文物藝術品保險現狀

  1.承保對象廣泛。藝術品保險非常熱門,承保對象包括個人收藏、企業收藏、藝術品經銷商、博物館和拍賣公司等類似機構或個人。

  2.傾力於防災防損。在藝術品遭受損失後,保險公司能夠根據事故類型指導現場處理,快速施救,避免二次受損。同時,保險公司也傾力於事故前防災防損服務。如派專門的工程師進行現場安全檢查、提示風險。

  3.完備的數據支持。專業藝術品保險公司還擁有一套完備的被盜西方藝術品數據庫。如果被盜的藝術品出現在任何一家拍賣行中,都會立刻在數據庫中反映出來,並由保險公司向拍賣行交涉,收回還給藏家。

  4.強大的承保能力。據統計每100美元的藝術品交易,保險公司就能從中獲得1美元的保費收入。由於國外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鑒定和定價體系和有效的信用機制,保險公司敢於釋放自己的承保能力,幾乎對所有藝術作品做到100%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