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CFP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實習生 朱杉︱北京報道
“福布斯稱中國稅負世界第二”、“我國全年財政收入將超過10萬億元”,中國稅負這個老話題,永遠不缺乏關注者。我們“國富民窮”嗎?稅負很重嗎?減稅嗎?
學者稱“國不富,民不窮”
財政部日前公佈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30.9%。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而與之對應的是,大部分居民感覺自己的收入並沒有明顯的增長。
很多人擔憂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過快,或將抑制居民和企業的積極性,並導致“國富民窮”。
“國富”嗎?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認為,去年GDP調整到40萬億左右,今年GDP應該是45萬億,10萬億財政收入僅佔GDP 20%多一點;而且負了20多萬億的債務。如果把土地之類的收入去掉,確實不算高。
“民窮”嗎?
“民窮也談不上,只能説國民收入分配比例稍微小一點。”王朝才説。
跟王朝才有相同看法的還有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他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果斷地表示:“國富民窮這種説法基本上應該否定掉。”
劉桓得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當前我國財政預算改革在做結構調整,向民生傾斜的越來越大,財政收入用於老百姓生活開支所佔的比重比過去高很多。
據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財政用於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方面的支出近3萬億元,同比增長21.1%,用於民生的支出合計佔全國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總的來説,生産建設性的財政朝著民生公共財政方面轉換,這個力度還是很可觀的。”劉桓説。
誰最感到稅負不合理?
針對福布斯“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第二”的説法,《人民日報》發文予以否認,稱中國宏觀稅負低。福布斯的“稅負痛苦指數”以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個人、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增值稅,財産稅六稅種簡單相加的算法,科學性較差,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理由是,這一計算方法存在多種缺陷,包括名義稅率不等於實際稅率、最高邊際稅率適用範圍很小等。同時引用了《中國統計年鑒2010》等多方數據,並採訪了多位專家,指出以國際標準“宏觀稅負”衡量,我國稅負並不高。
對此,福布斯再度回應稱,“稅負痛苦指數”並非針對中國。各國情況不一,選取共同點比較可能存在不足,但不能説它不科學。稅負痛苦指數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國際比較的參照,並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中國稅負水平是偏高的。
但《人民日報》與福布斯卻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中低收入者以及中小企業對當前稅負水平最感到不合理。
在湖北省財政廳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室主任傅光明看來,國家與政府執政的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群眾的富裕,讓更多的財政收入用於民生工程,為百姓造福乃是根本。在我國當前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的情形下,減稅勢在必行。
結構性減稅是方向
減稅成為我國稅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始自2004年,溫家寶總理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三提稅改。近年來,“結構性減稅”逐漸成為我國稅制改革的主要方式。
“結構性減稅”一詞首次被提出,是在2008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所謂結構性減稅就是“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的一種稅制改革方案,是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針對特定群體、特定稅種來削減稅負水平。
劉桓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中央明確提出,“十二五”要實行“結構性減稅”。結構性減稅的意思有兩點:第一,我國的稅負總體上要下降,要讓企業有更寬鬆的經營環境和條件;第二,稅制的稅種調整是有增有減。減的,比如和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增值稅,應該有進一步減的空間和餘地。增的,比如在環境保護方面,為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産業的發展,要採取堅決措施對其施以高稅,對污染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加以補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也指出,要進行結構性減稅,“對於小企業、企業的創新活動還要給予稅收優惠要儘量減稅;但同時也要有結構性增稅,最典型的一個是資源稅;此外,特定稅種也要有增有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