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拿市場經濟地位苛求中國沒有道理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民圖片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羅斯、巴西、新西蘭、瑞士、澳大利亞在內的81個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美國、歐盟及其成員國、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認。事實上,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中國加入WTO15年後,即2016年將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早一點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在向中國表示一種友好”,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顧清揚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早一點承認是務實之舉

  同南非一起,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較早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俄羅斯遠東研究所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瓦赫魯申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很高水平,經濟環境與投資環境良好,外來投資大量涌入,這源於中國擁有對外資和外企很好的保障體系,中國吸收外資額持續位居世界前列,進而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2004年率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隨後,其他9個東盟國家也相繼宣佈承認。顧清揚博士對記者表示,東盟和中國地理位置近,産業結構互補性強,産業分工聯絡緊密。新加坡和東盟其他國家都很重視中國的“市場經濟火車頭”作用,認識到中國市場化走向非常明顯。東盟國家儘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在向中國表示一種友好。早一點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一種務實的選擇,對東盟國家自身也是有好處的。

  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也表示,東盟國家歡迎中國被更多國家納入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行列。不可否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産品在國際市場上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是,東盟國家和中國的貿易關繫緊密,進行的貿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貿易,即東盟國家為中國製造業提供原材料和加工零配件。中國的需求增加了,同時也會增加從東盟國家的原材料進口。因此,總體上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不承認是為限制中國找藉口

  在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經過中歐雙方長期不懈的溝通,歐盟立場逐步緩和。1998年4月,歐盟通過決議,將中國從完全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中除去,給予中國“轉軌經濟國家”待遇,介於完全非市場經濟國家與完全市場經濟國家之間。面臨歐盟反傾銷時,中國企業可以享受市場經濟地位的個案處理。但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成為中歐經貿關係中的一道障礙。有專家分析説,歐盟及其成員國堅持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沒有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而是想以此作為對中國做出某種限制的藉口。

  近年來,歐盟有許多成員國,如德國、法國的官員紛紛公開表態,呼籲歐盟儘快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瓦赫魯申認為,歐洲很可能在2016年的最後期限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為中國畢竟是歐盟的最主要貿易夥伴之一,雙方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美國是另一個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遲遲不承認的主要發達國家。早在2004年,中美就開始了關於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談判。7年間,美國多次承諾要儘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然而在具體操作中,卻遲遲未採取行動。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公佈實施《戰略貿易許可例外規定》,甚至將中國排除在44個可享受貿易便利措施的國家和地區之外。

  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已成為美國在對華貿易談判中一張重要的牌。分析人士指出,對美國來説,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與中美貿易直接相關,擔憂利益受損的美國企業和議員對美國政府不斷施壓,使這一承諾遲遲難以兌現。美國政府也將其作為籌碼,在人民幣匯率、美國國債等問題上向中國施壓,逼迫中國讓步。

  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不被承認,直接導致反傾銷領域內中國企業屢屢受挫,一些國家在評估中國産品是否屬傾銷時便可採用第三國數據,高估中國出口産品的傾銷幅度,為其反傾銷行為尋找藉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宋泓指出,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意味著對中國産品採取貿易限制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手段削弱了、減少了,從而降低了針對中國産品展開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的發生率和危害性。

  中國市場化改革進展巨大

  顧清揚對本報記者説,判斷一個國家是否享有市場經濟地位,不能完全根據歷史和現實,還應根據未來市場發展趨勢來判斷。自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市場化程度以及與國際經濟的聯絡方面,中國都表現出了自由市場經濟的特徵,比如中國的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和對外貿易中都有極高的自由度。此外,中國在對外貿易中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江雲對記者説,一直以來,中國為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做出了巨大努力。一是深化改革,特別是壟斷領域的改革。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和外資進入,將石油、航空、鐵路、電信等部門的生産經營與行政管理逐步分開。在價格改革方面,除少數國計民生産品外,98%以上産品的價格已完全由市場決定。此外,還進行了金融改革,實施利率和匯率制度改革等。二是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體系,並根據加入WTO協議,降低貨物貿易的關稅壁壘,削減非關稅措施。近年來,中國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實施促進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在某些服務業領域,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甚至已超過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基本全方位開放汽車領域,不僅開放汽車整車、零部件的加工製造,而且開放了汽車服務。在分銷服務、計算機服務等領域,中國的市場化程度普遍高於一般國家。三是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少市場壁壘,規範市場秩序,建設國內統一市場。

  胡江雲認為,倒是一些西方國家,既是市場經濟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其最大破壞者。例如美國2003年實施的鋼鐵保障措施就有意違反WTO規則,實質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他還説,中國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對於這一點,歐美日等國家應當看到,不能熟視無睹並進行無理指責和過分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