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吳偉瑋
日前廣州市白雲區一茅臺經銷商告訴記者:“半個月時間53度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已從1680元漲至1880元,估計春節前將破兩千元。”前段時間有消息指茅臺在國慶前或提高出廠價,漲幅達30%,雖然茅臺暫未有正面回應,但經銷商們顯然已經認定漲價的事實,部分專賣店和超市已經出現貨源緊缺。其實早在8月29日,五糧液就宣佈9月10日起上調産品價格,幅度約20%~30%,隨後洋河跟進。對此次漲價潮,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高端白酒漲價已成習慣動作,漲價一般不會影響銷售,只是它們離普通消費者漸行漸遠,已經成為奢侈品。
茅臺“限價令”成一紙空文
自去年1月1日,茅臺將出廠價平均上調13%後,今年初茅臺的出廠價再度平均上調20%左右,其中飛天茅臺出廠價從499元漲至619元,漲幅達到24%。與此同時,茅臺集團還發佈了該類茅臺售價不得超過959元的“限價令”。為表決心,茅臺的掌門人袁仁國表示,茅臺集團正制定相關規定,對違反“限價令”的經銷商,首次“犯規”罰款;第二次“重犯”,處罰力度加大;第三次“慣犯”,則取消經銷商資格。然而事後證明在利益面前,“限價令”只是一紙空文。
廣州市白雲區一位姓張的酒類經銷商告訴記者,茅臺漲價會發生在國慶至春節的這段時間,但近段時間茅臺價格變化很快,中秋前53度飛天茅臺還賣1680元,目前已漲到1880元,“估計隨著未來茅臺提高出廠價,春節前茅臺的價格將突破兩千大關。”另一酒業經銷商中外名酒的相關負責人王惠東則表示,目前還沒有聽説茅臺要漲價,但已經斷貨很久了。
記者走訪發現,市內多家茅臺專賣店及多家超市都説沒有茅臺,記者也聯絡了多家茅臺的二三層經銷商,他們則紛紛表示:“有貨但是不多!”至於價格,從1600多至1800多元不等。對此有經銷商表示,有可能是某些人在控貨。本週二晚上,記者在廣州市番禺區一家大型會員式超市裏的白酒專櫃裏發現了數箱茅臺,價格1500多,儘管已經比較實在,但也遠遠高於茅臺廠家給出的“限價”。
但價格的不斷上漲卻沒有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反而增加了銷量。茅臺今年的中報顯示,上半年茅臺收入增長49.16%,達到98億元,毛利率達78%;凈利潤則為49億元,同比增長58.31%。高度茅臺酒銷售額為84.88億元,佔白酒銷售總額的86%,同比增長52.27%;低度茅臺酒銷售6.82億元,同比增長了17.42%;系列酒6.55億元,同比增長了52.02%。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收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茅臺的銷售費用僅增加3.13%,管理費用也僅增加14.64%。
高端白酒要打造“奢侈品”
其實下半年領漲的並不是茅臺,今年8月29日晚間,五糧液公司發佈消息稱,將從9月10日起上調五糧液産品價格,上調幅度約20%~30%。這不僅是五糧液今年以來的首次提價,也是白酒上市公司下半年的第一次提價。首先跟進的應該屬洋河,洋河宣佈自9月13日起適當上調部分産品出廠供貨價格,其中“藍色經典”系列平均上調幅度約為10%,“珍寶坊”系列産品以及部分零星産品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
雖然漲價企業無一不將理由歸結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節節攀升,但行業專家舒國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採訪時表示,成本增加確實是五糧液提價的客觀因素,但並非第一因素,五糧液提價的首要目的是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根據上半年財報,五糧液與茅臺的業績和市值都存在一定差距,通過提價可以提升公司下半年的業績,也可將出廠價和茅臺基本持平,這也是縮短與茅臺差距的有效辦法。另外,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全國白酒銷售收入達到1424.56億元,同比增長36.4%;利潤總額達217.05億元,同比增長38.9%。近幾年來,白酒板塊增長勢頭較猛,3年來白酒上市公司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24.06%、30.69%和57.45%。這説明,白酒行業的高利潤率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
正是基於以上數據,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內高端白酒的漲價已經不是成本上漲所致,而是這些酒企走奢侈品路線的表現之一。某酒類銷售網站的負責人表示:茅臺前幾年價格偏低,僅六七百元,不符合國酒身份,而洋酒如軒尼詩X.O 等都是千元以上,現在茅臺猛追,也不失為好事。而此前茅臺酒廠總經理袁仁國曾公開表示,希望把茅臺打造成“奢侈品”。《2010~2011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也指出,從2006年起,高端白酒基本保持每年1~2次的提價頻率,同時隨著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領軍跨入千元行列,成為市場上的奢侈品牌,今後,國産白酒向高端洋酒看齊、走奢侈化道路之風或將到來。
但如此高價的白酒到底誰在喝?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一位專家曾對記者表示,高價茅臺酒已經離老百姓能承受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遠,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企事業單位,已經開始出現“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的情況。“這樣一來,茅臺上漲的空間就非常大,甚至還可能出現越貴越有檔次的消費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