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歐資評級機構惠譽近日警示,若中國銀行業的危機繼續侵蝕投資者對宏觀金融穩定性的信心,將可能在未來6個月至兩年內,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惠譽亞太區評級分析師安德魯 科洪説:“中國銀行資産質量在未來3年內出現實質性嚴重惡化的概率很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地産借貸是最大的擔憂。”
問題真有那麼糟嗎?穆迪和標準普爾公司在接受採訪時,對風險程度和中國經濟預期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標準普爾常駐新加坡的主權評級分析師陳錦榮對記者説:“中國的銀行借貸問題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且監管者做了大量風險防範。即便出現風險也會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外匯收入等做補充,抵消負面影響。”
穆迪常駐香港的高級副總裁湯姆 貝爾對記者説:“中國有高度的經濟穩定性和異常強大的財政支持提供緩衝空間,將維持對中國的正面展望。”
雖然表示暫不會調低中國評級,但穆迪和標普也都對中國銀行資産質量、地方債務等領域表現出較高的關注度。
在評級機構越發具有“一言興邦、一言損邦”效力的當下,惠譽是否真的“別有用心”,面對“險象環生、人人自危”的複雜國際經濟局面,中國應該怎樣應對?專家普遍表示,既然惠譽是歐美資本控制,做出偏向歐美國家利益靠攏的行為也屬正常,不妨將“來者不善”的做法,變成對防範風險的提醒。
儘管地方債的貸款有近80%來自銀行,但從上半年公佈的幾大上市銀行報表顯示,銀行資産狀況還是很不錯的,他們持有的地方政府平臺不良貸款,低於整體不良貸款率。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説,“監管層的制度設計能有效防範風險擴大。”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指出,中國銀行業多年來並未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對貸款的依賴過大,風險也隨之集聚。“有些領域,中國要學會做出‘挖骨療毒’的改變。”她説。“資本市場一樣遵循‘無風不起浪’的原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陳鳳英説,“中國當以此為戒儘快化解風險,不但有利於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還可將‘把柄’從別人手中‘奪回’,化解‘別有用心’者制衡中國的企圖。”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