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宏觀經濟政策方向不會改變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2: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宏觀經濟政策方向不會改變

  在全球經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中國應該在保持政策延續性、穩定性基礎上,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和前瞻性,以靜制動。同時,還要配合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政策化解內外壓力。

  首先,受美歐債務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復蘇步伐將放緩,穩定的內部政策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當前,世界經濟延續了去年的波動態勢,尤其是美歐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其效應正在慢慢溢出,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更為廣泛的影響。

  可以説,世界經濟的復蘇局面極其脆弱,一旦再出現風吹草動歐美就可能重現衰退。雖然美歐方面作出多重努力希望改善目前美歐債種種不利條件,但美歐經濟復蘇估計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它對全球其他市場的蝴蝶效應將會持續顯現。

  因此,當前有必要穩定國內政策,以提高中國經濟整體抗衡世界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目前不確定的環境下能夠做到質的飛躍。

  其次,國內通脹壓力開始下行,穩健的宏觀政策要逐步長期化。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8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為了防止物價上漲過快,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年我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連續發力,迄今為止已經加息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六次,在控制物價上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雖然物價漲幅有所回落,但是,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資上漲以及土地、資源等生産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脹預期的難度。因此,從現在開始,比較務實、穩健的宏觀政策應該要逐步長期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對抗通脹。

  第三,經濟放緩需要結構性政策化解。

  今年中國經濟的同比增長速率從第二季度起開始回落,總的來説是國內主動調整加上國際經濟波動雙重作用的結果。

  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8月全社會用電量43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較7月11.8%的增速進一步放緩,這也是今年2月份以來該數據首次低於10%。這個數據説明需求在下降,印證了經濟增長速度在回落。下半年工業乃至整體經濟增長仍可能繼續減速。用電量歷來被稱作各行業經濟景氣指數的“風向標”,通過各産業用電量數據的對比,折射出目前第二産業尤其是重工業發展依然迅猛、第三産業則持續不振的現實。

  應該説還有三方面的因素都會造成經濟減速。一是外需的減少給經濟增長帶來轉型壓力。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外需的大幅下降是最大下行風險。此前公佈的PMI指數顯示,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明顯回落2.1個百分點,回落到48.3%,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內。二是房地産調控,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戰略調整,會減少投資拉動的動力。三是政府投資能力受限,內需增長乏力,外資減少使得經濟增長的動力減弱。

  因此,從目前的政策選擇看,貨幣政策依然應保持穩健基調來抑制通脹,同時,財政政策可以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這一方面可以著力於保障房建設、水利等的投資,也表現為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扶持,還表現為對中小企業、民間信貸、結構減稅等激勵政策,並以此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