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達沃斯釋放宏調微轉信號 緊縮週期進入尾聲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7日 08: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陰雨連綿的大連,將正在這裡召開的第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籠罩在一片陰霾下。

  歐洲債務危機的久懸未決,美國的債臺高築,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放緩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使得全球經濟“二次探底”成為本屆論壇躲不開的話題。而這一次,全球再次將目光投向中國。

  但盼望著中國伸出援手的歐洲可能要失望了。手握逾3萬億美元外儲的中國只謹慎表態“有條件救援”,而且強調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開幕式講話中堅稱,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係。

  目前中國的宏觀政策好似行走在鋼絲上,一邊是冒危及穩定的風險容忍通脹滋長,另一邊是冒經濟發展受阻風險堅決加息抗通脹,如何掌握好平衡,考驗的是決策層的宏調藝術。

  包括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內的多位專家,均向本報表示相同的觀點,即8月CPI數據預示通脹呈現回落之勢,宏觀政策緊縮力度已到頂,貨幣政策應進入定向鬆緊適度狀態。

  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本輪緊縮調控週期已達18個月。巧合的是,上一輪的緊縮調控週期恰好在18個月時告一段落。而從上周公佈的各項經濟數據上看,目前宏觀調控的空間已越來越小。

  央行在此前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將之前的“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調整為“提高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有關政策節奏的“連續性、穩定性”的字眼已經不再強調,這一顯著變化似乎暗示著央行在政策取向上將會發生一些變化。

  微妙的8月份數據

  橫看成嶺側成峰,説的就是8月份的宏觀數據。

  9月9日,統計局公佈的CPI指數同比上漲6.2%,從37個月高點回落。對此業內多數專家表示,此次回落在年內具有拐點性質,貨幣政策再緊縮的可能性降低。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表示,6.2%仍屬於偏高水平,遠遠高於國家容忍的年度調控目標的5%(原先是4%)的水平,加上8月份包括食品在內的價格仍在上漲,因此8月份CPI的回落也很難判斷是趨勢性的,當然就更不能意味著通脹拐點的到來。

  支持這一觀點的還有PMI數據。此前已連續5個月下降的購進價格指數再度回升,較上月升0.9個百分點至57.2%,20個行業中有17個高於50%,其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7個行業達到60%以上。

  宏源證券高級研究員何一峰分析稱,購進價格指數繼續上升,顯示通脹壓力依然較大。

  實際上,“一月一調準,兩月一加息”的密集調控節奏,央行並非第一次採用,上一次是在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間。

  當時的背景是防止經濟過熱,2007年一季度GDP增速高達14%,二季度更是升至15%,相應CPI也呈現出一個月一個百分點的上升態勢,因此央行首次採用密集調控,到2008年6月底,GDP增速已經回落至10.8%,通脹水平穩定在7%,此後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政策開始急轉向,為期18個月的調控也隨之告一段落。

  而這一次調控週期同樣是18個月。“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推出後,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到了2010年一季度時GDP增速為11.9%,隨之而來的通脹也由負增長轉正並加速。由此央行再次啟用類似2007年—2008年那樣的密集調控,從今年6月份開始經濟增速已經回落至10%以下,相應的此次密集調控的時間也是18個月,不過遺憾的是CPI仍居高不下。

  更為巧合的是,上一輪調控週期結束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而本輪調控週期正趕上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這就更讓市場上對緊縮政策的放鬆充滿期待。

  首要任務仍是抗通脹

  政策走向十字路口,中央高層此時的表態就更受關注。

  溫家寶總理在達沃斯開幕式上的致辭,明確了下一步宏調的首要目標仍是抗通脹。

  本次夏季達沃斯將目光聚焦在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上。溫家寶指出,有質量的增長應當是有一定的發展速度,有比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可持續的增長。既不使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又使通貨膨脹控制在人民可承受的範圍內,這一點在當前顯得尤為必要,因為中國正面臨著比較大的通脹壓力。

  溫家寶強調,將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的延續性、穩定性。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會場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全年CPI漲幅預計超過4%,中國將力爭完成年初設定的通脹管理預期目標。但是,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資上漲以及土地、資源等生産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脹預期的難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李稻葵(微博)在會議間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溫和通脹的壓力會長期存在,因此從現在開始,比較務實、穩健的宏觀政策應該要逐步長期化,而非短期。”

  他認為,中國的通脹情況應該説現在已經得到改善,今年下半年乃至於明年上半年,會逐步溫和化。溫和通脹會長期化,但像今年上半年那樣形成巨大壓力的通脹,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會逐步離去。所以控制通脹變成了長期任務。

  緊縮政策微轉向

  通脹陰霾仍在,但這一次,央行或許會不同。

  央行剛剛公佈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5485億元,超出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5000億元,而且從貸款結構上看,中小企業已獲定向寬鬆待遇。這對期盼政策放鬆的市場人士來講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這預示中國政府自去年開始不斷加碼的貨幣緊縮政策已經漸行至階段性終點。

  這從近期高層的表述上也可覓得端倪。溫家寶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的《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無疑是對宏觀政策取向的最新明確。

  針對當前宏觀政策是否存在“超調”的質疑,溫家寶在文中表示:“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這表明近期具體經濟指標的回落是決策層主動調控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與6個月前同樣題目的文章相比,這一次溫總理對於外部經濟“滯脹”擔憂進一步加重。

  但在貨幣政策上,溫家寶更加強調“充分重視貨幣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提供政策的前瞻性”,同時預警避免“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産生過大影響”。

  從上述細微詞彙的變化上,可以看出下一步貨幣政策繼續緊縮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而央行在此前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政策導向則更為明顯。

  有關政策節奏的“連續性、穩定性”的字眼已經不再強調,按照上一輪調控的經驗,“連續性、穩定性”字眼消失後,下一步央行在政策取向上就會發生變化。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貨幣政策緊縮的空間已經不大,但再次出臺2008年類似的拉動經濟措施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過,在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兼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看來,目前貨幣政策和外匯儲備政策實際上有矛盾之處,雖然從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的調控政策來看,貨幣政策是收緊的趨勢,但是從外匯管理制度來看,由於外匯儲備增加,央行要通過投放對衝外匯,又形成了流動性增加,在客觀上相互矛盾。

  “實際上現在的宏觀調控,缺乏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完善配合調整宏觀調控管理體制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楊志勇説。(華夏時報 徐蕓茜 吳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