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魚精蛋白斷貨 全國心臟病人等藥做手術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3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都市快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魚精蛋白(從魚類新鮮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種鹼性蛋白質的硫酸鹽)沒貨了,心臟外科手術沒法做了!”近幾個月來,一種心臟外科手術的必需藥———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出現了全國性的缺貨。

  濟南市中心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昌來幾天前説,魚精蛋白已經短缺一個多月了。他手裏還有一支魚精蛋白,“一般情況下不會用,要留著應對可能突發的重症和急症”。

  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主任鄒承偉説,他們這裡有45名病人在等待手術。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心外科主任劉魯祁從新疆等偏遠省份借來100支魚精蛋白,但也只夠20名患者使用。

  魚精蛋白是90%的心臟手術所必需的(只要採用體外循環的患者術後必須使用),且無其他藥品可替代。這個自從上世紀60年代就一直使用的“老藥”,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供應和藥效雙穩定,如今為什麼突然斷貨?

  全國只有三家企業有資質生産

  張昌來走上心外科手術臺20餘年來,臨床上一直使用魚精蛋白,往年貨源都很充足,唯獨今年出現空前短缺。

  “這種藥並不貴,十幾塊錢一支,一盒才五六十塊錢,以前有的是貨”,張昌來説,兩個月前,濟南市中心醫院還將庫存的一批魚精蛋白轉給了其他醫院,“這種藥品太普通了,當時壓根沒想到它會缺貨”。

  魚精蛋白雖然售價不高,但制藥工藝要求很高,國家有嚴格的準入制度,一般的廠家是不能生産的。“全國只有三家企業有資質生産這種生物製劑,其中兩家都不生産了,目前生産的只有一家”。 俞淑文説。

  這3家企業分別是多多藥業有限公司、悅康藥業集團北京凱悅制藥有限公司和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

  8日,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開倉”向全國投放了300盒(每盒5支,每支50毫克)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其中,山東分得了30盒。但山東省的正常用量是每月2000盒左右。

  “像北京阜外這樣的專科醫院,一年心臟外科手術上萬台,每月超過300台手術,每個成人用量起碼得五六支,一盒才5支。”張昌來説。

  悅康藥業集團北京凱悅制藥有限公司近日恢復了生産魚精蛋白注射液,並放了第一批貨,20余萬支,但僅限于北京地區。

  10日下午,北京凱悅制藥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説,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他們生産了20萬支魚精蛋白注射液。“這20萬支,我們銷售部門都沒經手,在北京藥監局的協調下,都發給北京地區了。你想想,光北京阜外醫院就壓了4萬多例手術。”現在有很多藥品代理、醫院過來交款、排隊購買。

  衛生部答覆稱不歸自己管

  國家藥監局稱將進行協調

  對於全國大面積的“魚精蛋白”缺貨,10日下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説,牽扯到藥品斷貨的事情應該是國家食藥監管局負責,“藥品審批、監管都歸他們管,儘管衛生部也有應急辦,但那是針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

  國家食藥監管局新聞辦主任申晨説,對於眼下“魚精蛋白”斷貨一事,他並不清楚,需要先做一下了解,然後再交給相關業務單位進行反饋處理。

  “某種藥品出現斷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申晨説,比如在原料購進、生産環節、價格方面、市場需求情況等環節,都可能發生問題,“這是多部門管理的事情,比如價格是由發改委管理,必需的藥品儲備是由工信部負責,食藥監管局只是負責藥品生産的審批、質量安全等方面。”

  具體到廠家停産魚精蛋白,他表示這完全屬於企業的市場行為。

  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淩中認為,魚精蛋白停産後帶來嚴重的臨床醫療事故隱患,影響面已延至全國,“難道這不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不掙錢誰也不願生産”

  上海市太倉路200號,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上藥集團所在地。

  9月10日,集團辦公樓大廈門口一位工作人員説:“一種産品要是能掙錢,大家肯定爭著搶著生産,就像中秋的月餅一樣,你看多少廠家生産啊,但是不掙錢誰也不願生産,畢竟我們是企業。”

  十幾元一支的“魚精蛋白”已經賣了幾十年。業內人士説,如果一種藥堅持幾十年沒有漲價,在現在物價飛漲的情況下,估計利潤是很薄或者沒有利潤了。

  一位醫藥銷售代理賈女士説,有些新藥價格太高,而有些老藥卻價格過低。這也是為什麼藥品不斷翻新,價格不斷高漲的原因。

  之前備受公眾歡迎的一些老藥,比如胃舒平、食母生(乾酵母片)、黃連素、膚輕鬆軟膏等,在濟南有的藥店已經斷貨。

  山東省一家醫藥公司代理陳先生説,由於利潤太低甚至賠錢,一些原本生産食母生的廠家早已停産,目前全國生産這種藥的廠家只剩下幾家了,並且也都是捎帶著生産,積極性不高。

  “有些老藥藥效的確很穩定,但是價格太便宜了,有的藥幾十年價格一直沒變,廠家不願生産,藥店和醫院不願意賣,可能長時間之後真的會消失的。”陳先生説,就自己代理的藥而言,比如治療胃潰瘍的胃舒平,幾塊錢一大瓶,一瓶賺不了幾毛錢,但是像硫糖鋁之類的新藥,幾十塊錢一盒,“利潤就高多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質疑,目前藥品定價基本是政府部門的事情,公眾參與度不足。“現在採用的利差定價法,由政府限定最高零售價,定價部門往往只有幾個人,但是面對的可能是幾萬種藥,怎麼可能清楚每個藥品真實的成本,從而確定比較合理的價格?” 據齊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