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陸河縣上護鎮新坑水庫旁的稀土盜採點,盜採者已落荒而逃,這片青山已被破壞成了“黃土高坡”。
水庫旁的盜採點在8月15日被憤怒的上護鎮百姓付之一炬。
對水質的擔憂在上護鎮瀰漫,一家小吃店挂出了這張“廣而告之”。
水庫旁的稀土盜採點目前仍散落著硫酸銨等化學品的包裝。
潮汕地區稀土資源豐富,贛南礦工南下汕尾與當地商人合作盜採,因盜採需燒伐山林並使用硫酸銨,生態遭嚴重破壞。目前已有多處黑礦點被當地政府打掉,陸河縣百姓自發與盜採分子展開正面交鋒
潮州陶瓷聲名遠播,但外人很少知道,與瓷土礦共生的還有一種更珍貴的資源——稀土。
據《潮汕自然概覽》一書記載,在地質變動史上,潮汕地區的地殼中岩漿入侵十分活躍,花崗岩約佔潮汕地區丘陵面積的六成,而花崗岩和火山岩風化形成了稀土和瓷土礦。
對於潮汕地區蘊藏的稀土礦,不僅外人鮮有耳聞,本地人此前也幾乎無人知曉。近一兩年來,一批來自我國稀土重要産地——贛南地區的稀土礦工南下來到這裡,與當地商人“合作開發”,才把這個“秘密”擺上了臺面。一場盜採與反盜採的博弈,也由此展開。
記者近日走訪了潮汕地區盜採稀土較為嚴重的陸豐市和陸河縣,通過實地考察,調查這場博弈的來龍去脈。
“檢測結果顯示,除細菌總數等三個指標超標外,其他所檢測的衛生指標均符合標準……請廣大群眾消除顧慮,放心使用。”在汕尾市陸河縣上護鎮的菜市場旁,記者看到了一張鎮政府張貼的通告,通告如是説。通告後附有汕尾市疾控中心出具的《衛生評價書》。
通告的背景,是近期該鎮群眾對生活用水水源安全性的集體擔憂,及其幕後“兇手”——盜採稀土(注:我國《礦産資源法》規定,國家對地表、地下的礦産資源的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勘查、開採礦産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採礦權,並辦理登記)。
魚死水味怪,打井運水喝
張三(化名)是上護鎮的一名個體戶,當記者走進他的檔口時,看到了兩個容量為50斤的大水壺。“水庫的水我們不敢喝。如果有人進縣城,我就請他幫我帶兩壺自來水回來。”張三告訴記者。
在聽到記者和張三的交談內容後,隔壁檔口的李四(化名)和王五(化名)兩家人也湊了過來。李四的兒子是個調皮的小男孩,他向記者訴苦:“以前放暑假,我們這些男孩每天都會去河裏游泳洗澡,今年不敢遊了,怕河水有毒。”
李四兒子所説的河,是穿過該鎮的上護河,水源地是該鎮旁邊山上的新坑水庫,經陸河縣流往隔壁的陸豐市,該鎮3萬多人的生活用水都靠這個水庫。
從去年年底至今,水庫邊上有稀土黑礦排放化學酸水的消息攪得上護鎮不得安寧,大夥兒用起水來膽戰心驚。有不少村民曾向鎮政府反映情況、要求徹查,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
今年8月中旬,陸河縣內普降大雨,上護鎮也不例外。山水充沛,上護鎮部分村莊的村民發現,從山上流下的水顏色泛黃,酸度上升,“味道很怪”;鎮上的居民甚至還在上護河裏發現了不少死魚,有一家農民放養的鴨子也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