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6月26日訊 日本《追求》雙週刊6月24日文章稱,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個步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超級大國。
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中國,現在越來越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通常,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了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中國在2005年達到了7.6%。實際上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從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47年,德國經過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驚人。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數據,中國將在2024年至2026年前後進入老齡社會,速度與日本大體相同。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當然,出生率下降不會馬上與人口老齡化聯絡在一起。目前能夠參與經濟活動的15至65歲的“生産年齡人口”仍在增加。這一人口比率較高的國家,往往具有增長潛力。這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從普遍經驗來看,如果對人口結構問題應對得當,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就可以趕上發達國家,為此就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吸納年輕人的勞動力市場。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幾乎實現了完全就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口紅利的作用。
那麼,中國會怎樣呢?從人口構成來看,人口紅利期始於1965年至1970年。當時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由於生産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3.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勞動力人口將在2015年轉為減少。日本的人口紅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結束,而中國也像韓國和台灣一樣,預計在2015年左右結束。韓國和台灣的收入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尚不足4000美元。換言之,在中國成為發達國家之前,人口紅利就將結束。
中國農村有很多的農民,他們實際上處於失業狀態。他們作為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尋找工作。中國只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作用,就可以延長和長期享受人口紅利。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發展就歸功於此。
但另一方面,人口紅利期也有可能縮短。流入城市的多數是年輕人,大量老年人留在農村反而加速了農村的老齡化。此外,年輕人一般學歷較高,而留在農村的老年人往往不具備農業以外的經驗、知識和技術。今後,他們不可能像年輕的農民工一樣尋找工作。如果那樣的話,人口紅利期又有可能縮短。
很多人期待上海和北京的繁榮能夠波及到地方,形成“13億人的大市場”。
上海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萬美元,而廣大的農村地區則是另外一種樣子。老齡化的問題最先突出表現出來的不是出生率較低的城市,而是貧困的農村地區,而且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並不健全。
中國所走的將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階段進入老齡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