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如何應對中國社會老齡化:建設專業化、福利性的社區老人院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從全球範圍講,世界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自1999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加速發展,根據最新發佈的中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已超過1.77億。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建設長期照護體系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壽命的延長以及老年人個體技能因年齡增長而衰退,老年人健康問題逐漸成為老年人和社會面臨的主要威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持續增加,導致需要照顧的老年群體規模在不斷增大,長期照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長期照護一般是指為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必須依賴他人的失能老年人群提供生活護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社會交往和臨終關懷的綜合性服務。它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它不是臨時性的,不像病人住進醫院、康復後可以出院的服務。它是長期的、持續性的,因此稱為長期照護。第二,它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服務,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服務,而是這兩者的整合性服務。失能是長期照護需求産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失能老人對照料護理的需求又是最多、最迫切的。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有多個子女,若待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進入到了晚年,失能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問題將更為嚴峻。為了應對這一嚴峻的養老現實,大力建設我國的老年長期照護體系勢在必行並且任務緊迫。

  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是重要支撐

  1980年代以來,社會化養老的需求日益凸顯。為了應對這一需求,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開始建立社會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和長期照護體系。這涉及資金籌集、服務提供、政府監管、人力資源培訓等多方面的工作,而舉辦專業化的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相對於傳統的家庭養老而言,機構養老是社會化養老的一種重要形式。養老機構有專門的場地、服務設施和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內容可包括對老年人的長期入住照護、短期康復照護、日托服務、派送工作人員進社區或家庭服務等,其提供的養老服務具有穩定性、長期性和專業性的特點,不僅對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和地位,對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也起著諮詢、引導、教育、支持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經過長期探索,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舉辦養老機構,通常採取政府出資建設,並給予一定的運營經費和優惠政策,由有資質的民間經營者來運營的模式,並強調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家庭養老資源、收入較低的老人長期照護,具有較強的福利性。舉辦專業化的社會福利養老機構,是政府提供養老公共産品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老年長期照護體系和社會化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撐。

  避免步入“豪華”型老人院誤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推進,一方面立足現實國情,另一方面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政府已經確立了大力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和逐步建立長期照護體系的努力方向。在2011年出臺的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了“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的工作目標。這既是中央的明智決策,也顯示了政府加大投入建設社會化養老事業和長期照護體系的決心。

  然而,在為之感到歡欣和振奮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我國目前的養老機構總體而言,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和結構上,都面臨著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養老機構的數量嚴重缺乏、專業化水平總體不高等。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政績工程”或片面強調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福利性等錯誤思想的引導下,盲目強調高標準、大規模,興建了一些“豪華”型的公辦養老機構,結果導致收費標準偏高,成為老幹部和“富老人”才能享受的特殊服務,而大量急需照護的失能老人卻因付不起昂貴的費用而被擋在門外,造成供給和需求的嚴重脫節,本應用來“雪中送炭”、解決民生的老人院卻成了“錦上添花”、權貴專享的特供品。目前,我國涉及數千億資金的新一輪老人院建設一定要避免再步入這個誤區。

  加大對養護型老人院扶持力度

  必須明確思路,採取有效措施突出強調和保障老人院的專業化和社會福利性,如明確規定:凡為健康人修建的老年公寓,無論公辦民辦,一律不予以公有土地劃撥,而必須依據市場規則,進行有償購買或有償轉讓;政府應重點以“公建民營”、“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養護型的福利性老人院的建設和支持力度,並不斷提高監管水平;對入住福利性老人院的老人要完善分類定級和服務、收費標準;加強對老人院管理和老年護理等專業人才的培養等。

  另外,從中國國情出發,老年社會福利服務産業的建設與發展必須處理好機構、社區、家庭三者間的平衡關係。機構建設與人才培訓要排在優先位置,還要讓這兩方面的努力同時有益於社區和家庭。政策重點應該放在社區老人院的設置與經營上。這類老人院的規模不太大,床位一般不會超過200張,在長期照護制度體系裏,配備好人力的這類機構可以將服務效能發揮到最大,可以為社區各層次功能弱勢與收入弱勢的老人——無論他們在家庭、社區還是機構,提供所需要的照護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大批老人院在為失能老人服務的同時,真正起到對社會化養老體系的“支撐”作用,使我國的老人院建設真正成為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商楠 中國社會科學院)